聊城光岳楼亮相央视春晚!

乐活   2025-01-30 23:46   山东  
聊城光岳楼 登上蛇年春晚了!
惊艳!震撼!
今年,央视蛇年春晚
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
以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
为创作灵感
结合凤凰传奇组合铿锵有力的歌声
让无数网友穿越时空
眼、耳、心沉浸式走进“中式建筑”
领略千载流传的中式美

△12幅古建筑测绘图: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太和殿、祈年殿、独乐寺观音阁、正定兴隆寺摩尼殿、钟楼、鼓楼、正定开元寺钟楼、光岳楼、曲阜孔庙奎文阁、奉国寺。

节目视觉设计中
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为基础
制作成三维立体建筑模型
让观众在电视机前
就如身临其境般走进古建筑中

梁思成先生说,“建筑是一切人类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最耐久的一类”。

   光岳楼

巍巍光岳楼,六百五十载


光岳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古城中心,是聊城标志性建筑。建成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在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的美誉。


飞甍出云,光岳楼之巍峨 

2024年是光岳楼建成650周年。值此光岳楼建成65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浅谈光岳楼:“光岳楼至今仍保留着初建时大量的历史文化气息,格外珍贵。”


六百五十年来,光岳楼一直是聊城古城最雄伟高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质楼阁之一


从外观来看,光岳楼是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通高和底边都是33米,也就是我国古代的九丈九尺,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其中最大的看点是它的四层主楼,全为榫卯结构,由32根金柱分为内外两槽排列支撑起来的一个牢固稳定的整体,柱列分布特点和宋“营造法式”极为相似。从建筑而言,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


光岳楼虽几经重修,其建筑构件,大部分仍是初建时的原物,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是明初建筑的重要遗物,许多地方保留了宋元风格。



以形式而论,砖台、重檐、十字脊内部置空井等,仍袭宋元楼阁遗制;细部以柱础言,从明洪武初所建南京宫殿已开始用古镜式,此楼仍用宋元以来的覆盆式;就结构来讲,柱之侧角升起,楼置暗层,内外等高双槽柱列,斗拱疏朗配置,以及柱头科斗口未加宽等,也都上承唐宋以来的传统做法,同时也与其它明初建筑有若干相似之处,开“官式”建筑之始。



光岳楼采用的是主体结构与附加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内以32根通天直上的内外槽柱构成楼的主体,外以一楼围廊和二楼平座构成楼的保护层。外层结构虽易损坏,也易维修更换。围廊和平座虽已重修多次,而主体结构却一直未动过。


两河之约 光岳天下 


光岳楼是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征,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光岳楼作为运河沿岸的代表性名楼,沿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都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

其中康熙皇帝四次登楼,御题匾额“神光钟暎”,悬挂于南面二楼檐下,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次登楼,御题匾额“光岳楼”悬挂在南面四楼檐下,并把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



光岳楼与大运河,是水脉与文脉的交织,承载着聊城的记忆,也是中华文明的生动注脚,映射出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历史智慧。


这座古老的楼阁见证了聊城的沧桑变迁和繁荣发展,也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


在未来,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与发扬其背后深远的文化意义,让光岳楼的韵律与运河畔的聊城史诗,永远回响在历史的长廊之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