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跃层是什么
温跃层(Thermocline)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 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温跃层示意图
海洋是一个复杂的水体
多层的海水
从海平面到深邃的海底,海水并不是均匀一致的。它受季节、洋流、纬度、盐分、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层分布的状态:
太阳光照的热量绝大部分被表层海水吸收,表层海水白天吸热、晚上放热,温度较高。在海水对流和海浪作用下,近表面海水形成了温度较为一致的混合层,厚度约100米。
100米~1000米之间,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急剧下降。深度约100米处,海水温度大约在20℃以上,而深度约1000米时,海水温度已下降到6~8℃左右。
海水温深示意图
由于在开阔海域,盐度几乎是稳定的,而压力对密度只有很轻微的影响,因此温度就成为影响海水密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大洋表面的海水温度较高,因此它的密度比深处的冷水要小。冷暖两层海水的交界处,温度急剧变化,两侧海水密度差异明显。所以将两侧海水中部的薄水层称为“温度跃变层”,简称“温跃层”。
季节性温跃层
温跃层在全球分布很不均匀,受深度、季节、纬度变化影响很大。其中,直接反映海面热收支情况,随季节变化的称为季节性温跃层。
季节性温跃层多分布在水下100~200米之间,常常在春季出现、夏季增强、秋季减弱、冬季消失。如北海道东南方的亲潮海域,在冬季对流期,会形成0℃左右的上混合层。但在春、夏季,海面所吸收的热量积蓄于表层,使得海面附近的水温显著上升,因而妨碍了热量向下层扩散,导致季节性跃层特别发达。
季节性温跃层
永久性温跃层
永久性温跃层
不随季节变化的温跃层“永久性温跃层”,一般在水下1000~2000米的范围内。大洋中永久性温跃层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加热、地球自转、大气风应力、海洋上翻流及盐热环流等物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自中纬度向极区方向,温跃层底界是斜向上的,类似于大气中的锋面,该现象主要因地球自转产生。又如,热带区域的温跃层底界东浅西深,该现象由偏东信风携带暖海水在西部堆积所形成。
图文来源:百度百科、海洋学课程资料
试题链接:
黄海中部海域表层水温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水蒸发 C.地表径流 D.海水运动 该海域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