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刘阿姨端着一碗清汤寡水的粥,神情有些落寞。
“老伴儿走得早,我得多注意身体,医生说要清淡饮食。”她喃喃自语。
这几个月她总觉得身体不对劲——乏力、头晕,甚至连平日遛弯的劲头都没有了。
为了健康,她不敢多吃盐,可身体的“抗议”却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候,老邻居张婶递来一份报纸,上面写着:“ 181个国家研究发现:吃得越咸,寿命或越长? ”
刘阿姨愣住了,盐不是健康的大忌吗?她的疑问,或许也是很多人的疑问。
盐到底是“长寿的钥匙”,还是“健康的绊脚石”?
盐,这个小颗粒状的调味品,既是厨房的灵魂,也是健康争论的中心。
吃盐多了,真的会短命吗?吃盐少了,就一定健康吗?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最近,一项引发热议的研究来自《欧洲心脏杂志》。
研究人员对全球181个国家的钠摄入量、人均寿命和死亡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每日钠摄入量每增加1克(约2.5克食盐),预期寿命会延长2.6岁,全因死亡风险减少131例/10万人。
是不是听起来很惊讶?吃盐多,竟然和寿命延长有关?这只是观察性研究,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更重要的是, 中国居民的高盐饮食远远超出了健康标准 ,过量摄入盐带来的危害,更值得我们警惕。
高盐饮食为什么成了“隐形杀手”?
1. 加重心血管的负担
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 钠离子会导致血管壁压力增加,进而引发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而中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高达11克,几乎是标准的两倍。
长期如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2. 损伤胃黏膜,增加患癌风险
常吃重咸食物的人,胃黏膜就像被高浓度盐水浸泡的丝布,容易受损破裂。
研究表明, 过量盐分会破坏胃壁细胞,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 特别是腌制食品中,还含有致癌物亚硝酸盐。
一口咸鱼、一块腌菜,可能是“舌尖的享受”,却是胃的负担。
3. 骨质疏松
高盐饮食会导致尿钙排出增加,骨骼中的钙含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升高。
尤其是老年人,骨骼本就脆弱,更要控制盐的摄入量。
盐到底该怎么吃?
1. 低盐≠无盐,盐是生命的必需品
盐并不是洪水猛兽。
人体正常运转需要钠来维持电解质平衡, 完全不吃盐会导致身体乏力、头晕,甚至脱水。
科学饮食的重点不是“谈盐色变”,而是“适度” 。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5克盐(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是比较安全的范围。
2. 如何正确减盐?这些方法很实用
方法一:用低钠盐代替普通盐
低钠盐是普通盐的“升级版”,用氯化钾替代了部分氯化钠。
研究发现, 用低钠盐代替普通盐,可以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但患有肾功能不全或服用保钾药物的人群需谨慎。
方法二:学会用天然食材提味
做菜时,可以用柠檬、姜、蒜、香草等食材代替一部分盐来调味。 既减少了盐的用量,又保证了菜肴的风味。
方法三:少吃高盐“隐形杀手”
日常生活中,很多高盐食品被忽视,比如酱油、腌制食品、速冻食品、零食等。
10毫升酱油=2克盐,吃一包薯片,可能已经超标了。 控制这些“隐形盐”的摄入,也是减盐的重要一步。
3. 吃得太清淡也不健康
盐摄入太少,会导致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头晕、精神不振,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运动量大、出汗多的人来说,更需要适当补充盐分。
盐是双刃剑,吃对才是关键
刘阿姨后来咨询了医生,才发现她的疲惫是因为盐吃得太少。适当增加盐分摄入后,她的状态慢慢恢复了。
健康的关键,不是多吃或少吃,而是适量。盐虽小,但关系重大。
亲爱的读者朋友,今天的你,吃对盐了吗?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