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25年首个IPO。
1月23日芯榜消息,歌尔微港交所IPO申请获受理,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歌尔微身为电声行业龙头歌尔股份的子公司,发展成绩亮眼。
自2004年以歌尔股份部门身份自主开发MEMS芯片开展微电子业务,到2017年正式成立,现已成长为全球第八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还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全球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和中国最大压力传感器提供商,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40亿颗。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歌尔微服务113家全球直销客户,超400种解决方案搭载在约30种智能终端。
业绩波动:2022-2023年营收净利润下滑,2024年前9月好转,但不稳定引发盈利持续性担忧。 客户集中:苹果销售额占比超60%。 供应商集中:英飞凌采购额占比超50%。 业务独立性:曾属歌尔股份,独立性受审视,与歌尔存在大量人员重叠。 竞争激烈:全球智能传感交互市场,美欧日韩为主要竞争者。 现金流与负债:2024年前9月经营现金流为负,负债逐年攀升。
点击看:
上市曲折:
2次撤回创业板,转战港交所
歌尔微的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当时作为歌尔股份的业务部门开启MEMS研发之旅,2017年正式成立,成为独立实体承接微电子业务。
2019年完成微电子业务整合,此后开启上市征程。
2021年11月,歌尔股份筹划将歌尔微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却因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3月主动撤回申请。
同年6月再次递交申请并获受理,还通过了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核,可最终在2024年5月主动撤回。
2024年9月,歌尔股份披露拟分拆歌尔微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5年1月歌尔微正式递交上市申请,在上市之路上虽历经波折,但始终坚定前行。
聚焦MEMS:芯片+器件+模组
歌尔微主营业务聚焦于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覆盖芯片设计、产品开发、封装测试和系统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通过构建一站式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平台UniSense,提供“芯片+器件+模组”的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
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无线耳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领域,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歌尔微累计服务全球113家直销客户,解决方案超400种,广泛搭载于约30种智能终端,是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最丰富的提供商。
市场地位:全全球第八,中国第一
以2023年销售额计,歌尔微在全球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八,在中国则位居榜首,是唯一一家跻身全球前十的中国企业。
在传感器领域,歌尔微同样表现出色,位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一。
尤其在声学传感器市场,更是独占鳌头,市场份额约29.4%。
其传感器累计出货量已超过40亿颗,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彰显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大客户:
1、客户A:为苹果公司,歌尔微的最大客户。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歌尔微来自客户A的销售收入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1%、49.4%、61.8%。
2、歌尔股份:歌尔微的控股股东,也是其第二大客户。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歌尔微来自歌尔股份的销售收入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7%、12.7%、7.8%。
3、其他客户:据报道,歌尔微的客户还包括荣耀、小米、OPPO、哈曼、法雷奥等消费电子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但未明确是否都在前五大客户之列。
经营状况:客户、供应商集中
业绩起伏,潜力仍在
从业绩数据来看,歌尔微的营收和利润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2022 - 2023年,营收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5亿元、2.89亿元,均出现同比下滑。
2024年前9个月,营收为32.66亿元,净利润为2.4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营收增长显著,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不过,其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最大客户苹果贡献收入占比超60%,最大供应商英飞凌采购额占比超50%,且整体收入依赖传感器业务,这也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上市赋能!歌尔微控股:
董事长宋青林 中科院系统
歌尔股份是歌尔微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姜滨和胡双美夫妇。
歌尔微董事长兼总经理宋青林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物理电子学专业,是中国MEMS技术研究领域的先驱,在2004年~2019年期间历任歌尔股份事业部高级技术经理、研发副总裁、监事、监事会主席及微电子事业部负责人等职务。
歌尔微冲港股上市将助力其提升国际影响力,巩固在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领域的领先地位。
成功上市后,歌尔微将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研发创新和业务拓展,加速技术升级和市场布局,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尽管面临业绩波动、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高等挑战,但歌尔微凭借深厚积累和技术实力,有望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