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 | “时代楷模”陈清洲

政务   2025-02-10 10:31   北京  


陈清洲,1970年12月出生,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灌口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
从警30年来,陈清洲始终扎根基层一线,在平凡岗位践行初心使命。在群众眼中,他是一心为民的“亮灯警察”,四处奔走协调改善交通设施,创建“公亲堂”调解室、招募“公亲”调解员,推动社区“求助有近邻,求和有公亲”。在网民眼中,他是可亲可敬的“好警蜀黍”,2011年开通个人微博,创建“清洲说警事”安全宣传专栏,用网言网语普及安全知识,微博粉丝数达260万;开办“清洲帮寻人”公益寻人专栏,帮助找回失踪人员300多名。在同事眼中,他是意志坚定的“拼命三郎”,2016年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仍心系工作,在网上解答群众咨询求助、发布安全预警信息,牵头组建“英模会客厅”,向群众宣讲反诈、交通安全知识,为新警上好“入警第一课”。
因工作成绩突出,陈清洲先后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50余项。陈清洲于2016年12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于2019年被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于202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今年1月16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专题节目《榜样》播出,陈清洲是访谈嘉宾之一。节目播出当晚,灌口派出所会议室灯火通明,陈清洲与全体民警辅警、辖区群众代表一起观看,回忆工作的点点滴滴,并接受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专访。



“借光读书”,如愿成为人民警察

“人的价值不能用物资、金钱来衡量,关键在于能给社会、给身边人作出怎样的贡献”

记者:《榜样》节目中您走上初心台重温了入党志愿书,您说,从小听到“共产党万岁”就热血沸腾,渴望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名合格人民警察,这份渴望从何而来?
陈清洲:我出生在厦门市同安区偏远山里的古罗农场,小时候家里穷,奶奶洪绿叶一手把我带大。她是一名老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抗战后援会,还担任革命老区妇女解放协会主席,积极宣传组织抗日救国活动。厦门解放前,她发挥地熟、人熟的优势,做地下交通员,冒着枪林弹雨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奶奶按照政策可以分配工作,但她没有接受,靠给人缝补衣服、捡猪粪、拾柴火,独自抚养5个孩子长大,无论生活、教育还是子女就业从来没有向政府开过口、要过补助。奶奶常说,我们现在能有活干、有饭吃,不再担惊受怕,全靠党的领导,党的恩情不能忘,绝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我的父亲原本在福州的一家大型机械厂工作,后来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偏远山区当小学教师,一干就是一辈子。他也对我说,做人一定要有理想、有追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社会有贡献。这些都是我们家几代人的家训,一辈子都记得,我还把这些写到了入党志愿书里
记者:从小跟着奶奶在农村长大,童年生活对您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陈清洲:童年的生活条件不那么宽裕,但也是一辈子受益的精神财富,我从小就养成了积极乐观、迎难而上的性格。14岁初中毕业那年,老家的高中没有招生,大学梦被迫中断。但奶奶、父亲说的“要有理想、有追求”我没忘。没有高中课本,我就把初中课本拿出来反复学。后来,我以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招工考试,进入同安区一家中外合资的工厂工作,也是同安区的第一批合同工,每个月工资有四五百元。

记者:是什么让您有了加入公安队伍的想法?
陈清洲:当时(上世纪九十年代),基层民警的工资只有二百多元,差距不小。但奶奶、父亲的经历告诉我,人的价值不能用物资、金钱来衡量,关键在于能给社会、给身边人作出怎样的贡献。当时我上下班都要经过324国道。那时候的道路设施不完善,交通事故多。一位同事急着赶路回家,骑车带小孩横穿马路,被一辆超速行驶的卡车撞倒,两条生命瞬间就没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更坚定了我去当警察的想法,像奶奶一样,为乡亲们保平安、谋幸福。
记者:跳出舒适圈就意味着改变,迎接未知的风险和挑战。您遇到过哪些困难?
陈清洲:压力最大的还是学习方面,毕竟当时我只有初中学历,并且白天还要上班,只能晚上抽时间学习,单说长期夜间读书的照明电费就不是家里能承受的。后来,我发现当地一家纺织厂的缝纫机上有照明灯,并且因为订单多、赶工期,晚上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关。我就千方百计找到这个纺织厂的厂长软磨硬泡,厂长最终答应晚上10点以后我可以借用一台缝纫机灯光读书,交换是我给纺织厂当下半夜编外“保安”。就这样“借光读书”整整三年,我终于读完了高中课程,拿到了毕业证书。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如愿穿上警服。
加入警队后,我很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进入组织大门的第一天,奶奶抚摸着鲜红的党徽对我说,当了警察、入了党,都是党和人民的培养,可不能忘本啊!奶奶的话我这辈子都不会忘,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对得起“人民警察”四个字。这是我的初心,也让我获得了精神力量。

陈清洲在学校开展安防宣传,和学生互动交流。



一心为民,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点亮路灯,更要点燃‘心灯’,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才会发自内心相信、支持我们”
记者:三十年扎根基层一线,能取得如此多的荣誉、得到群众的认可,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清洲:基层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群众,处理的都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小事。方法措施可以紧跟时代不断变化创新,但有一点不能变,就是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6年,我被派到灌口交警中队担任指导员。当时,那里车多、人多、事故多。经过走访调研,我发现症结在于交通设施落后。辖区15公里的324国道段没有路灯、没有人行天桥,一到晚上漆黑一片,8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夜间;山路段陡坡多、岔口多,没有红绿灯;学校门口也缺少斑马线。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让群众满意,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记者: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涉及多个部门,推动起来是不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陈清洲:困难当然是有的。当时,我带着只有5个人的中队,走田间、爬山路,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绘制了上百张草图,拿出了一套以“亮灯工程”为主线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但刚开始,很多人认为这个“亮灯工程”是痴人说梦。就说这“亮灯”的钱吧,要协调公路、市政、规划、建设等部门谈何容易?我就用最笨的办法,把“亮灯工程”报告一份份送到各级各部门、一个个请示汇报。算民生账、经济账、安全账,说哑了喉咙、磨破了嘴皮,换来的是市、区、镇三级三年在我们辖区投入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金,还换来了在辖区车流量增长十多倍情况下,重大交通事故数下降30%、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80%的成绩。


记者:点亮路灯,换来辖区交通状况好转,所以群众叫您“亮灯警察”,对吗?
陈清洲:也不完全是。除了点亮路灯,更要点燃“心灯”,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才会发自内心相信、支持我们。
在交警队的时候,路面执勤任务多,我认为处罚从来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去学校、工厂、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还牵头组建了全市首个校园交通课堂,创建交通安全宣教中心,成为“全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示范点,点亮群众交通安全的“心灯”。后来我到了派出所,安全的范围就更大了,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对盗窃案件的打击防范是重点,我不断创新防范模式,设计制作防盗窗,推行小喇叭、小电影、小标语、小栏目、小短信等“五小宣传”模式,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再到后来,我又抢抓时机开通微博,开办“清洲说警事”“清洲帮寻人”等专题专栏,执勤间隙一有空就发布安全提醒、回复网友留言,就连后来患病期间也没有断更,现在粉丝数已经达到260万,让公安声音传得更广、安全意识树得更牢。
记者:您通过微博开展安全宣传深受群众欢迎,有什么窍门?
陈清洲:当前,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方式、渠道不断发展变化,要让群众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公安声音是关键。我觉得群众关注的、感兴趣的信息能“吸粉”,解决急难愁盼能扩大影响力。

2012年6月的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找到我,说她5岁的儿子自出生起就患有罕见的病症,身体无法正常代谢,只能靠药物维持,但前几天厂家断货、找不到药源,孩子开始手脚抽搐、口水直流、满床打滚。夫妻俩很着急,但又无能为力。我立即编发了一条求药的微博,短短几天时间,就被转发2000多次。5天后,我们在广州网友帮助下找到救命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后来,我又通过微博发动爱心募捐,帮他们筹集善款渡过难关。这件事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改进罕见病药物进口管理机制。从那以后,我就一直琢磨如何借助微博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开办了公益寻人专栏,累计帮助群众找回走失人员300多人。2015年3月,电影《失孤》在厦门做宣传,演员刘德华专门邀请我去现场,称赞“清洲帮寻人”专栏“帅在灵魂”!




顽强抗争,拥有无坚不摧的精神信念
“党给了我知识、平台、荣誉,甚至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要不忘初心跟党走,为党的公安事业工作到最后一刻”
记者:健康红色警报响起的时候,您感到意外吗?当时在做什么?
陈清洲: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战友、家人一直劝我注意休息、定期去医院做检查。2016年的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整个城市陷入瘫痪,分局指挥中心玻璃破碎、吊顶脱落、地面浸水,我戴着安全帽、握着充电宝,在指挥中心坚守了36个小时,指挥处置200多起警情,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联系有关部门,连夜赶制了50部应急手机送到各基层所队,恢复指挥通信、打通生命救援通道。直到9月26日,我才抽出时间去医院复查,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记者:与病魔抗争了近十年,是什么一直支撑着您?
陈清洲:从2016年9月确诊算起,近十年时间里,我先后经历了3次大型手术、35次放射治疗,84天化学药物治疗,还有数不清的病危通知书,目前病情还算稳定,正在积极配合治疗,上个月还接受了一次手术。回想起来,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还是刚确诊时,经过检查和专家会诊,医生告诉我病情比想象的要严重,即使手术生还的概率也微乎其微,几乎没有成功案例。当时我觉得生命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妻子听后,一个人躲在电梯口哭,而我反而释然了,清洲一辈子都在战斗,为党战斗、为人民战斗,这次一样扛得住!
手术后的化疗、放疗很痛苦,皮肤溃烂、毛发脱落、腹泻,有时候吐的比吃的还多,体重一天天下降,整个人皮包骨头,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好几次,我疼得实在受不了,牙都咬掉了,但就是没有放弃。别人进化疗室,都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而我告诉自己,咱是人民警察,一定要自己走着出来,站直了,别趴下!
记者:病情稍好转后,您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吗?
陈清洲:今天,清洲还能站在这里,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战友的关心,更因为不忘初心跟党走的精神支柱没有垮。党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群众需要帮助,清洲不能后退、不能放弃。即使在化疗、放疗的那段至暗时刻,只要身体稍有好转,我还是会拿起手机,解答群众的咨询求助,转发宣教信息。与病魔抗争的时间里,我的微博粉丝数不降反增,从原来的80万增长到260万。现在,我一边坚持治疗,一边力所能及地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用自己的工作经验、抗癌斗争经历感染鼓舞身边的战友。


2022年,组织上根据我的事迹,建立了全省首个“英模会客厅”,我与厦门其他公安英模代表一起,每年为新加入的民警辅警讲授“入警第一课”,向群众开展反诈宣传、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这种全新的传承、引领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灌口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我的徒弟、灌口派出所副所长林志兴获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集美分局推行“新警荣耀培养法”,让一批批“集美警英”脱颖而出,带动辖区刑事警情、交通事故数连年下降,为乡亲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END-

文字:万里

图片:厦门公安  厦门集美警方

编辑:刘雅宁
审核:翟宇星
签发:莫嫚
投稿邮箱:xmtgzb666@sina.com
微信ID:MPSNewsMedia

公安部新闻传媒
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官方账号:权威发布公安新闻,全媒报道平安中国。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