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巩固首位宝座,产能不足

财富   2025-01-23 12:04   北京  

恒力集团重启闲置约10年的旧造船厂(1月中旬,辽宁省大连市)

截至2024年底,手持订单量(表示从客户那里接到的订单中未完成的船舶)为2.0872亿载重吨。由于2024年的完工量为约5000万载重吨,因此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已接到的订单超过了4年的建造量…… 


      中国造船企业正在加紧增产。由于全球燃料规定越来越严格,新船需求不断增长,除了最大企业中国船舶集团(CSSC)之外,还有其他行业的企业涉足造船业并建立生产基地。2024年的接单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后将继续抓住需求,目标是巩固首位地位。在造船行业增主导权实力的中国也引起了美国的警惕。

      辽宁大连位于中国东北地区。1月中旬,记者来到由中国恒力集团运营的一家造船厂,发现这里正在建设新厂房和员工宿舍。这是一个投资额为92亿元人民币的大型项目,目标是在2025年内形成大型油轮和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能力。

      该基地最初由韩国STX集团在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下,于2006年之后启动。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受到造船业不景气的直接影响,该基地关闭,之后闲置了约10年,最后被化工产品大型企业恒力集团收购。

      恒力集团于2022年夏季成立造船子公司,并向韩国三星重工寻求技术合作,第一艘船刚刚于2024年春季完工。即便如此,仅在2024年这一年内,恒力集团就已着手开始建造30艘船,并与瑞士大型海运企业MSC(地中海航运)签订了包括新船建造在内的战略合作协议,受到广泛关注。

      身为国企的最大造船企业中国船舶集团于2024年夏季发布消息称,将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天津和武汉的基地推进集团内部资产重组,表示要提升高价位船舶的建造能力。大型民营企业扬子江船业集团将投资30亿元,在江苏省推进造船厂扩建工程,目标是2026年投产。

      中国造船企业之所以纷纷下决心增产,是因为作为客户的海运企业增加了环保型船舶订单。燃料需要由重油改为液化天然气(LNG)等,船舶本身也需要更换。

      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23年夏季确定了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即到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大型船舶的建造周期往往需要3至5年,建成后一般使用20年以上。海运企业不得不着眼于未来采取应对措施。

      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1月上旬汇总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造船接单量为6580万CGT(修正总吨),较2023年增长 34%。其中,中国的势头十分抢眼,接单量为4650万CGT,增长5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与接单量仅增长9%的韩国以及下滑52%的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企业已经承接了全球7成的新船订单。在日本企业表现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的存在感持续增强。

      从占船舶建造成本两成以上的人工费来看,中国造船企业被认为比日韩企业低5成。还有一个优势是,建造船舶时大量使用的钢铁采购价格较低。中国企业能够用成本竞争力来吸引海运企业,这推动了订单增加。

      中国政府1月16日发布数据称,截至2024年底,手持订单量(表示从客户那里接到的订单中未完成的船舶)为2.0872亿载重吨。由于2024年的完工量为约5000万载重吨,因此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已接到的订单超过了4年的建造量。

      荷兰金融公司ING(荷兰国际集团)预测称:“未来几年,造船业仍将保持稳定繁荣”。在行业景气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有望进一步增加船舶接单量。产能显示出不足迹象,未来中国各企业的增产动向可能会扩大。

      美国对势力扩大的中国提高了警惕。路透社1月13日报道称,预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期将发布报告,表示“中国正在通过不公平的政策控制世界造船领域等”。

      业内以前就批评中国造船业因获得不透明的政府补贴而得到支撑,美国特朗普新政府也可能会将此视为问题。如同半导体和纯电动汽车(EV)一样,船舶也有可能成为中美对立的导火索。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藤村广平 大连 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视频号推荐:


日经中文网
编制日经指数的《日本经济新闻》的中文版。提供日本、中国、欧美财经金融信息、商务、企业、高科技报道、评论和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