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空调大王”如今沦为老赖,曾号称“造全球最好空调”,如今已经自身难保

科技   2025-01-24 22:52   山东  

曾经的中国“空调四强”中,格力、美的、海尔一直是行业的领军者,但是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这几年的的命运如同过山车一般,巅峰时期从格力手里疯狂挖高管,从格力手里抢成龙代言,甚至扬言要造“最好的空调”,处处针对格力。但是低谷时却不得不变卖资产,依然无法自救,其创始人彻底沦为老赖。这个品牌就是志高,志高为何沦落至此?

从草根到空调大王


志高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创始人李兴浩出生在贫寒的农村,从卖冰棍到开酒楼,再到成立织带厂,李兴浩用自己的拼搏为志高打下了创业的基础。1992年,李兴浩看中了空调这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决定投身其中。凭借着过人的商才和勇气,他在短短两年内与台商合作,建起了20多个配套厂,为志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最初志高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曾因销量低迷而面临破产的风险,但李兴浩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与出色的融资能力,成功度过了难关。到了1999年,志高的销量突破20万台,并逐年增长,直到2004年,销量达到280万台,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5年,志高进一步挖来了大量科龙的技术骨干,获得了先进的空调技术和管理知识,使得志高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到2009年,借助“家电下乡”政策的东风,志高主打性价比高的中低端市场,迅速占领了大量农村市场。凭借着这些优势,2010年,志高的年营业额突破了百亿大关,一度进入中国空调市场的前三强,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辉煌背后:投机者的危机

但志高的辉煌,并非完全来自其自身的努力,更多的是得益于时代的契机。空调行业的快速发展,政策的倾斜,尤其是“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为志高带来了飞速发展的机会。而此时,竞争者们还没有充分站稳脚跟,市场上的空调品牌并不像今天这样竞争激烈。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饱和和竞争的加剧,志高的辉煌开始走向尽头。家电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价格战转向了技术创新和服务竞争。美的、格力等品牌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推动了技术的升级和市场的创新。数据显示,美的成为中国首家研发投入超过百亿的家电企业,格力也通过巨额资金建设了多个研究所,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技术布局。


然而,志高却未能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2013年,志高的研发投入仅为8500万元,远低于其销售额的1%。与美的、格力等竞争对手的技术追赶相比,志高显得格外“懒散”。而在电商时代,志高依然坚持传统的代理制销售方式,错失了线上市场的机会。与奥克斯等企业全力进军电商渠道不同,志高在这一波电商浪潮中显得举步维艰。

志高“被动挨打”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志高的战略开始出现严重失误。2011年,志高因未能及时转型,导致净亏损1.44亿元,成为空调行业中唯一亏损的企业。然而,这个小小的亏损并未引起李兴浩的足够重视,反而选择了进入半退休状态,开始将企业的管理权交给接班人。


然而,接班人并未能延续李兴浩的创业精神,而是过度依赖营销手段。2010年,志高斥巨资请来成龙代言,签下了为期10年的代言合同。然而,品牌的广告效应并未能转化为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和技术上的不足,令志高在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


到了2015年,志高的亏损额已经高达6.9亿元。李兴浩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宣布强势回归,并放言要“重回前三”。然而,尽管他一度努力推动公司转型,志高却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在2018年,志高的家用空调销量同比下滑21%,销量仅为422万台,市场份额急剧缩水。

创始人彻底沦为老赖

随着企业亏损不断扩大,志高的财务状况愈加严峻。2019年,志高宣布以2.04亿元出售旗下子公司股权,并开始变卖公司资产以期缓解财务危机。甚至在2021年,李兴浩因无法履行业务责任,被法院列为限制消费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老赖”。曾经口口声声要“造全球最好空调”的志高,如今濒临破产的边缘。


如今,志高依然处在生死线的边缘。025 年 1 月 15 日,志高刚刚举行了发布会推出2款新品空调,但市场上也没什么声量。如今志高市场份额严重萎缩,线上份额大约为 0.2%,线下年累计份额已萎缩到 0.03% 以下,在 2024 年电商平台空调品牌零售榜上前十都排不上。

总结



志高的兴衰,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转型,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志高在一度的辉煌之后,因为未能及时调整战略,错失了电商时代的机会,忽视了研发的投资,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穿越行业的波动,立于不败之地。志高的未来仍未可知,但它的过去已然为所有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对此,大家怎么看?


小胖聊数码
专注科技数码相关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