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赵骥课题组BITE:面向低碳需求与高效脱氮除磷的生物膜反硝化除磷系统的构建

百科   2024-08-16 07:31   山东  

Towards low carbon demand and highly efficient nutrient removal: Establishing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in a biofilm-based system


第一作者:董开悦

通讯作者:赵骥

作者排名:董开悦,邱艳玲,王晓霞,于德爽,于政达,冯娟,王继苗,顾瑞环,赵骥

论文DOI

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3.128658

图文摘要

研究背景

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物主要用于反硝化脱氮,但有机碳源不足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污水中的磷多依靠化学除磷,因此对化学药剂用量需求较大,这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反硝化除磷(DPR)技术打破了低碳污水同步深度脱氮除磷难的壁垒,且在厌氧缺氧/硝化(A2N)工艺研究中发现DPR可显著提高氮磷去除效能。本研究考察了生物膜反应器中DPR过程优化与性能强化的可行性。试验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接种普通絮体污泥(AS),经146天实现了固定载体上生物膜的形成和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驯化培养;同时对系统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长期监测,并比较了异位、原位磷去除特性变化。高通量测序分析揭示了AS和生物膜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与变化。宏基因组分析确定了与生物膜形成和氮磷去除相关的功能基因。最终,针对生物膜DPR性能恶化的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主要内容

1)长期氮磷去除性能:A)进出水COD浓度及COD去除率;(B)进水中有机碳在厌氧阶段储存为胞内碳的比例;(C)进出水PO43--P浓度和磷去除效率(PRE);(D)释磷量(PRA),好氧和缺氧阶段吸磷量(PUAoPUAax);(E)进出水NH4+-N浓度和NH4+-N去除率(ARE);(F)缺氧阶段NO3--N的减少(ΔNO3--Nax),好氧阶段NO3--N的增加(ΔNO3--Nax)以及缺氧阶段PO43--P减少和NO3--N减少的比率(ΔPO43-/NO3-)

阶段11-46天)A/O运行模式,有利于PAOs的富集,PRA维持在较高水平,但CODintra82.2%降至72.4%。阶段247-146天)A/A/O运行模式,DPR的性能先逐渐增强后有所恶化,但磷的释放和吸收过程持续进行,最终生物膜DPR系统磷去除率保持在55.65%

2)除磷性能评估:异位(A:絮体污泥;B:生物膜)和原位(C:第35天;D:第133天)测试。

3)微生物群落分析:4份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分别为絮体污泥AS-7AS-46和生物膜Bf-39Bf-146。门(A)和属(B)水平上微生物分类组成。

4)宏基因组分析:分析了Bf-146样品的潜在代谢途径,图为鉴定出的13个属(49个属)的功能图谱。

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分析:(AQS相关基因数量及其相对丰度;(B13个已鉴定属(前49个属中)所含的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和氨基酸生物合成基因的相对丰度。

生物膜的形成依赖于群体感应(QS)调节和胞外聚合酶(EPS)的分泌。在QS方面,群落从QQ-型向QS-型可能导致信号积累和生物膜的形成。在胞外多糖方面,algRalgZ基因丰度较低,相反galEglmS的相对丰度较高。除了phhAserB外,与氨基酸生物合成基因也很丰富。因此,在13个分类属中Candidatus_ContendobacterCandidatus_CompetibacterRubrivivaxCandidattus_Promineofilum可能在EPS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生物膜反硝化除磷反应器在当运行模式改为A/A/O后,PRE保持在55.65%。大部分PO43--P主要在缺氧段被去除,而好氧段可实现PO43--P的进一步吸收和NH4+-N的同步氧化。Candidatus_CompetibacterEPS分泌中更活跃,并在生物膜中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22.35%),导致缺氧段ΔPO43-/NO3-比率较低。当MLSS降至<60 mg/L时,PRE最终降至17.17%。因此,后续仍需进一步探究不排放絮体污泥的条件下DPR长期稳定运行的调控策略,以促进其与Anammox耦合实现同步脱氮除磷。

创新点:

1、不排放悬浮污泥易导致DPR-SBBR系统PRE降低;

2、厌氧吸磷量和好氧吸磷量分别为51 mg40 mg,表明了好氧条件的必要性;

3PseudomonasThiothrix可能在DPR中发挥重要作用;

4Ca. Competibacter可能通过分泌EPS从而促进生物膜形成。

论文引用参考格式:

Dong, K., Qiu, Y., Wang, X., Yu, D., Yu, Z., Feng, J., Wang, J., Gu, R., Zhao, J., 2023. Towards low carbon demand and highly efficient nutrient removal: Establishing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in a biofilm-based system. Bioresour. Technol.372,128658. (DOI: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3.128658)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01065217004032101302)、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城镇污水高效治理与资源化”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3QE134)等项目资助。

主要作者介绍

董开悦:第一作者,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污水脱氮除磷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联系邮箱:dkylljiayou@163.com

赵骥:通讯作者,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高效智慧污水处理技术创新中心理事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污水生化处理与资源化。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课题等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已获授权4项)。联系邮箱:zhaoji@qdu.edu.cn

污水处理工作室
小编联系方式1885421386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