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峪关口建在海拔402米的山脊处,据《四镇边务总要》记:“明正德八年(1513)建,山险,不通骑。”《西关志》载:“正门一道,水门一空,城铺一间。”此段长城多数敌楼上层坍塌,雉堞缺失,关门被封堵,城铺也只留下一个平台。从整体上看,以此向西为石条砌筑,巍峨坚整,以东则下砌石条上为砖砌,美观大方。
石湖峪段长城与东西相接的撞道口、西水峪长城的共同特点为墙体高大雄阔,坚固牢靠,虽经数百年岁月沧桑,仍不失一等边墙的魅力与风采。万历九年(1581),功成:“二千里间处处设险,工力之钜,殆汉、唐以来未有者。”石湖峪长城就是在这期间修成的。
石湖峪长城的最高点,也是第一重与第二重防线相接处的桃洼楼,由此向北的城墙相对简陋,与南侧的主墙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是复线,大多为毛石堆砌,宽不足一米,多呈单边墙势态。干插石墙下探至一垭口后复向上抵一敌楼。
这座楼叫孤楼,没有台阶,进入城楼需要叠石才能登上,向北没有墙体,西侧北侧都是断崖,长城以陡峭的岩石为墙,延伸向不远处的鹞子峪。这段长城就是著名的黄花城第二道防线。“敌不得入,即为上功。蓟门无事,则足下之事已毕。”戚继光谨记张居正的叮嘱,强兵练武,专心边务,修筑长城,使边防固若金汤,终使鞑靼勒马,望长城兴叹,百姓得以安宁数十载。铁壁坚城留给了石湖峪,也留给了登城凭吊的后来人。
一起守护我们的长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