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中小学生们将相继迎来期末考试,在最后复习迎考阶段里,有些学生会倍感压力,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记者特邀了
来自大学、高中、初中
不同学段的名师
听他们说说
如何正确面对考试
化解考前压力
↓↓↓
大可不必追逐分数上的完美
(北京大学 胡俊)
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做普通事,首先是要努力行动,动手做起来,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担心结果不够好、不够完美,就担惊受怕、畏手畏脚。
有一位大一学生问我:“老师您盯了一整天电脑,能一直保持专注吗?”我笑着说:“你说呢?老师就不会走神?老师就不会偷懒?其实不专注、不完美,这些正是专注的成本、生存的代价。”学生问,咋理解?我说:“你读初中高中时,每天早起晚睡,能确保上课从不打瞌睡吗?”孩子笑笑回答,做不到。我说:“是啊,除极个别天赋异禀的人外,大部分人都难免。我也曾很讨厌自己上课打瞌睡,困的时候死扛,觉得是锻炼自己的意志。然而一节课扛下来,昏昏沉沉的啥都没听进去。后面的几节课,依然昏昏沉沉,更加讨厌自己的状态。睡也没睡好,学也没学好,两头不讨好。后来我就学精明了,下午第一节课如果实在瞌睡,就趴桌上安然睡一会,睡个5分钟、10分钟,就极其管用。你看,虽然‘浪费’了5分钟,但是清醒地上完了40分钟,而且还确保了后面几节课都是精神百倍。所以这5分钟浪费了吗?并没有。”
我说这个故事,其实是想提醒孩子们,考试也一样。有些人有一道题目不会做,就崩溃了;一次考试考砸了,就万念俱灰了。殊不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是追逐完美的前提。
我希望孩子要努力,但不要跟别人比成绩。努力学习,是跟自己比,跟知识比,不是跟别人比。
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而学习的客体无外乎三类:一类是自己之外的世界,学习的是知识;一类是自己之外的人和人群,学习的是社会;一类是自己,就是增进对自己的理解。我们终其一生的学习,就是要懂自己、懂世界、懂社会。
中小学考试的内容,主要都是外部的世界,也就是说,是客观的知识以及自己对客观知识的运用。能不能学得好关键在于自己对客观知识的兴趣、钻研的劲头和持久的努力以及贯穿其中的方法。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所以知识是无涯的,我们择其有趣的、有用的、有成就的部分,持久地努力钻研,就能学得好。我们要做的是注重自己对客观知识的掌握,保护和培养自己的兴趣、钻研的劲头、持久的努力,并改善其中的方法。要关注的是自己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是自己与别人的学习程度(分数)之间的关系。
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地去精进、持久地保持兴趣和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方法,那么,我们就不因排名高而骄傲、不因排名低而自卑。
同样,如果我们不去努力,不能坚持,了无趣味,不在意方法,白白糟蹋了我们的天赋头脑,那么我们与知识之间将会越来越远。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谁一直有兴趣、有动力、有方法去学,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家长要为孩子适度“脱嵌”
(合肥市第一中学 聂耀宗)
家长与学校,应该保持亲密有间的关系。当前,全社会对家校共育推崇备至,家长学校、家校互访、家校打卡让人应接不暇。一个良好的家校同盟对孩子的成长固然重要。但作为家长,与学校和老师应交而有度,做到亲密有间。
因为一个人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每个场景都有各自的教育核心。家长要有自己的判断,对于学校与老师的要求无须每一条都照搬照套到自己孩子身上,相反要做到适当“脱嵌”。考试就意味着会有分数、有进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家长要在学校主流的评价标准下,帮孩子打开个缺口,让孩子得以喘息,继而获取新动力。
适度“脱嵌”不是意味着家长就不用管了。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滋养,学校的教育无法代替全部。古人非常推崇“三堂教育”,即“祠堂教育、中堂教育、学堂教育”,而前两者皆为家育部分,可见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是从古至今的共识。家长要积极承担家育的重任。
其实,对于家长而言,最好的一种家育方式就是“做好自己”,保持与事业的不离不弃。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这样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成为全职家长。整天围着孩子转,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更让家长的榜样力量大打折扣,因为孩子无法从家长身上获得进取的精神和不屈的斗志。家长也会因为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孩子身上,容易产生过高期待和空洞的说教。一旦达不到目标,这类家长就容易比孩子还要焦虑,更不用说排解孩子的焦虑了。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如果原件都模糊,却总要求复印件超高清,那肯定不现实。所以作为家长,面对“内卷”,一定要保持清醒,提升自己、陪伴孩子,努力从家长这端为孩子打开这道减压缝隙。
做好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芙蓉分校 温鑫)
我们经常把压力比喻成山,把前进道路上的坎坷看作山,日常语言中常有“压力山大”“翻过那座山”……
临近期末,虽然有美好的寒假在不远处招手,可是期末考试好似一座大山阻隔在面前。有的同学可能因此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饮食与睡眠。面对期末复习与考试,保持一颗平常心非常重要,我想和大家一起从三句宋诗中汲取智慧。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南宋诗人杨万里雨后登山,看山间的雨后风云变化,唯有真山,方可屹立不动。面对期末复习也是如此,很多困难也如云雾一般在山间变幻会让我们感到迷惑。当静下心来,冷静地面对每天的学习生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良情绪也就会如山中的云雾一般,慢慢飘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高望远,告诉我们只要志向远大,胸怀宽广,就不会被眼前的“浮云”所困扰。有些同学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考试是一种压力,是因为没有找到学习的方向。学习的目的从小处来说是为了提升自我,为未来积蓄力量;从大处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将“小我”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我”,就会发现学习是有无穷动力的。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就提醒我们,你以为爬山很辛苦,下山就不难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在顺境时候,我们更需要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复习阶段,有些知识已经非常熟悉,老师在讲解时,同学们就容易掉以轻心。因为大意而犯错的事例还少吗?如果没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就很有可能在考试时栽跟头。
学习如同登山,一重天地,一重境界,当挥洒汗水征服它,把它踩在脚下的时候,一定会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那些一起登山的同学,都是你的伙伴。要把他们当作自己学习上的帮手,而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我们需要和身边的同学多交流,分享“登山”的经验,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只要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每个人都能做好今天的自己,进而超越昨天的自己,达到属于自己的顶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