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种育儿说法是“和孩子做朋友”,强调的是生活中,父母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以及自主活动的空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父母真的适合和孩子做朋友吗?为人父母,首先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其次,才是和孩子成为朋友。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要着急跟孩子做“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衡量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年幼时若不给孩子立规矩,等到长大后再好的教育都可能是无用的。给孩子立规矩,父母不能太心软,必要时候还应适当严格。有本书对界限感是这样描述的: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界限感,说白了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掌握适当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互不干预。这样的边界能帮助我们不随意“闯入”他人的领地,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不被打扰,有合适的边界感,亲子之间才能更好地相处。而在家里,家长常常因为爱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令孩子对“界限感”变得模糊。父母首先是孩子的父母,更要意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的爱必须以规矩和规则作为根基。给孩子立规矩,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的规矩,在守规矩的前提下逐渐发展适者生存的能力。因为他的内心一直停留在原始的依恋阶段,比如他有能力去做,他也不做,他觉得这都是父母的事。
孩子失去界限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缺乏界限感,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选择跟孩子做朋友。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养成界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未来生活中就会常常做出一些令父母头疼的事情。比如说不让孩子玩手机,一旦给孩子立了规矩,父母就不能心软,或者朝令夕改。有时候孩子会撒娇耍赖,冲着你又哭又闹,你若是妥协了,那这规矩就立不起来了。甚至有孩子会讨价还价,超过限定时间还向父母争取多玩10分钟,你若答应了,孩子就会得寸进尺。父母必须说到做到,才能将这规矩落实下去,帮助孩子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只要父母真的能够把规矩“立”起来,好的规矩自然会潜移默化、日久天长地改善孩子的人生。它不是单纯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培养他的敬畏之心。
有敬畏之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规则,将来走向社会拥有更强的自律和理智。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告诉孩子有三条底线不能违背,即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爱可以无条件,但要讲原则。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育儿技巧最灵验,那就是父母的言行!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父母给孩子的规矩立住了,孩子本身的性格与人格也立住了。教育孩子要像放风筝一样,要让孩子振翅高飞,也要牢牢握住那根把控方向的线。规矩就是那条线,哪些是孩子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要明确并且坚定地执行。教育过程中尽量避免情绪的干扰,一定要在彼此情绪都冷却后再就事论事地讨论。等到孩子大一些以后,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规矩,约定后果,然后严格执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正在对孩子耳濡目染,我们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做打破规矩的“坏人”。在立规矩这件事上,要记住:此刻的坚持和果断,是对孩子成长的负责,也是为人父母。▐ 编辑: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 标签:家长头条
▐ 商务合作微信:JJYYshangwu
1.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2.本公众号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原创文章,其版权属于我们微信公众号所属主体。3.本公众号特约稿原创文章,其版权和文责属作者所有。4.若要转载原创文章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我们,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