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11日,由中国俗文学学会、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东亚视阈中的俗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24年会”在犀浦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多家高校、院所的16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罗妍妍主持。校长助理、峨眉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宋新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向各高校、科研院所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注、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在简要介绍学校办学历史、发展成果后,宋新表示,学校一贯注重服务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加强中文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新时代文学文献研究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潘建国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俗文学研究引入东亚视域的意义,一是东亚存藏的中国俗文学文献,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存藏的不足;二是中国俗文学在东亚的深度受容是体现其世界形象和影响的重要标杆;三是东亚俗文学存在诸多共通性,可以展开跨时空的比较互鉴研究。
会议共安排主题发言3场,分组讨论5组共10场,其中包括硕博论坛1组共2场。在主题发言环节,各位学者都以扎实的文献研究、深刻的文本分析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深入剖析了不同文学作品在东亚文化语境中的内涵、演变及其所引发的文化效应。
11月9日-10日,与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主题出发,各抒己见,针对彼此研究中的重难点展开了热烈讨论,范围涉及东亚俗文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包括小说戏曲、弹词鼓词、宝卷道情等。各分会场的讨论学者们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为学术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闭幕式上,与会学者刘慧婷、武迪、周芳、崔立国分别作小组总结发言。为鼓励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会议对硕博论坛的一批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和颁奖。潘建国教授作学会工作总结之后,刘玉珺教授致闭幕词。她对与会专家学者、会务组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进一步明确了东亚俗文学研究的文化意义、研究特点、判断标准和学术前景。
本次论坛为构建东亚文化共同体贡献了学术力量,同时也为西南交通大学中文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提升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图文来源:黄娜 苏星冉 李婷婷 张子晴 黄娜 苏星冉 党文悦
编辑:王景玄
审核: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