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书香,品经典
这里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348期节目
作者 | 周绍良
朗读 | 程苑
在农历腊月里,全国各地都有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的风俗。到现在在北京,一逢进了农历腊月,各粮食店就开始供应各种豆米混合在一起的粥食,称为“粥米”。腊八粥的起源开始于佛教徒,他们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这天,寺庙里僧众把斋粮煮成粥来供佛。斋粮是募化来的,各方施舍包括各种米粮杂豆,所以煮起来就混在一起,于是流传到民间,也效仿这个样子。
从历史看,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历宋、元、明、清迄今而未变,真可算是传统习惯了。
我也吃过不少人家的腊八粥,自己家里也煮腊八粥,总不外用各种杂豆和大米、小米混起来煮之而已。不过老太太总是考究一点,算一算所用原料是不是已经够了八样,这样才够标准。
只有一次,却是一位朋友约我去他家吃腊八粥,他说只有他的做法,才够得上《东京梦华录》上的“七宝五味粥”,也才配称“腊八粥”。后来吃了,的确是花了一些功夫,据说他煮这粥,就花了两天时间。他用了菱米、栗子、白果、莲子、杏仁、红枣、桂圆肉,这是七宝;加上白豆、绿豆、赤豆、云豆、扁豆这算五味;更用江米、粳米、小米、薏仁米、高粱、大麦仁、芡实(鸡头米)以符腊“八”之意。有些不同火候的豆米,都得分别下锅,最后总和而煮成一大锅腊八粥,调以糖水而成。这真是腊八粥中第一品了。可是收集这些东西,如果不是有心人,随时收集起来,临时是怎么样也找不齐的。
当然,民间一般吃腊八粥只是风俗习惯,谁还想它是来源于佛教。有的地方,只认为吃了腊八粥,也就是说春节将临,农事已完,带有庆丰收的意思。江苏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莲子、红枣、板栗诸般果实,和上姜桂调味品,掺在米中煮成,谓其温暖滋补,可以祛寒。扬州地方,在腊八这天,除了烧煮甜腊八粥外,还有用青菜、胡萝卜、豆腐、雪里蕻、黄花、木耳切丝炒熟,和于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谓之咸腊八粥。
腊八粥只是一味食品,细究之,它关系到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并不简单。孤立起来看,是没有什么可谈的。
各种形式的腊八粥,有兴趣的自然都可以试着去品尝一下。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过了这一天,就要计划着过年了。
嗅书香,品经典。这里是《江城悦读会》,感谢各位今夜的陪伴!祝您晚安!好梦!
周绍良(1917——2005),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原籍安徽建德(今东至)。其祖父是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父亲是著名佛学家周叔迦。周绍良居士一生勤奋著学,笔耕不辍,论著有《敦煌变文汇录》《敦煌文学刍议》《敦煌写本坛经原本》《绍良丛稿》《红楼梦研究论文集》《清代名墨丛谈》《蓄墨小言》(上下册)《清墨丛谈》《百喻经今译》等。
程苑,《江城悦读会》主播
主播语录:在浮躁的生活中坚持阅读,让生活有温度,让生命有深度。
《我的世界下雪了》是迟子建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5年5月。该书共58篇文章,语言风格朴实温厚,细腻而不华丽,灵动而不做作,展现了白山黑水北国风光的生动画卷和作家细腻婉转的内心世界。
朗读 | 程苑
总监制:谭小科|监 制:向安勤
责 编:杨青青|编 辑:李哲元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