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我和我的三院|刘广均老师的教导 至今难以忘怀

科技   2024-09-26 20:39   天津  


时光如白驹过隙

转眼间

核理化院迎来了60岁生日

六十年

有太多回忆值得留念

有太多故事值得分享

有太多情感值得表达

往事并不遥远

我和我的三院

请允许我们娓娓道来


即日起

核理化院微信公众平台

开设“辉煌60年·我和我的三院”专栏

分享前辈们对三院的美好回忆

重温记忆深处的那份感动与温暖


1985年,核理化院团委组织青年论文竞赛活动,时任总工程师的刘广均老师作为评委会主任对那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他的话语朴实而纯粹,是核理化人一脉相承的严谨细致,细微之处尽显他对核工业精神的理解和传承,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20世纪80年代,院里年轻人对老同志大多称呼为“师傅”。刘广均老师说:“我们是研究院,不是工厂。在工厂里,年轻人对年岁大一些的人称师傅,有拜师学艺的含义,这没什么问题。但我们是研究院,应该体现出对知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我认为,还是要像在大学里一样,称呼老师比较好。”刘广均老师说的这句话我始终记在心里,如今“老师”这个称呼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风气也随着一声声“老师”越发浓厚。


当时处理实验数据都是先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再连线。为了省事,大家经常用直尺把点连起来。刘广均老师发现了大家的“偷懒”,在会上说:“在论文里,图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但是图形应该用云板连成曲线才能反映本来的物理现象,这一点希望你们要注意,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针对试验数据的处理问题,刘广均老师敏锐地发现了青年科研人员在处理数据时遇到的问题。他告诉大家,“试验测量都有误差,有仪器本身的精度因素,也有数据读取的人为因素,它不是数学上1+1=2的问题,对试验数据,一定要有误差分析,没有误差分析的试验数据是不可信的”。


对于如何正确看待试验结论,刘广均老师结合工作实际,告诫青年科研人员:“理论计算都有假设,试验数据都有试验条件,一定要说明结论的适用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就可能是错误的。同时,在引用他人的结论时一定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能不加限制条件地使用。”


(左起:曹建芳、张荣成、陈念念、刘广均、钱新、王黎明)


刘广均老师在那次会上的点评对我影响很大,在后来的工作中,我总提醒自己要像他说的那样认真严谨,同时也经常提醒一起工作的同事和我带的研究生,要按刘广均老师要求的那样去做,让核工业精神里严谨细实的优秀传统在核理化院代代相传。


作者:王黎明,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核理化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往期精选                                                                              


策划|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

核理化院
“核”你一起 并肩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