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百里杜鹃管理区举办了2024年度“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该活动通过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引导和激励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百里杜鹃发布”精心筛选部分文稿,诚邀您一同品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记者,日常的采访报道大多较为常规。当听说要围绕某一重大主题报道内容,讲述深入一线的辛路历程、所感所思时,我既感荣幸又十分惶恐,深怕自己所述难以企及此次撰稿要求。但值此记者节来临之际,我希冀与大家分享一些在日常采访报道中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知,也算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些思考和自省。
9月11日,临近中秋,我与同事策划关于金坡张家手工月饼的采访。从题材上讲,这只是一期有关节令的报道,既无重大的新闻价值,也未见得有如何丰富的素材可取,但此次采访却令我对新闻采访报道生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情愫。
对于这家在百里杜鹃小有名气的手工月饼,我并不陌生。很快便理清了思路,预想采访也是“三下五除二”的利落事情。
九月天气多晴好,沿途景色还未有秋意,青翠的群山在蓝天白云下让人心情大好。张家月饼我吃过几次,来他家作坊却是第一回。沿着金坡街十字路口往化窝方向行百十步,一个老旧的门头旁挂着一块写有张家手工月饼字样的老旧牌子,一股历史的沧桑感迎面扑来。进门望去是前后相同的数间平房,水泥地面因年代久远已被蹭得锃亮。从包装完好的月饼到最里间制作月饼的作坊,由外往内恰好能回溯一个月饼的诞生。
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着擀面、和馅,同事见状迅速投入到采访与拍摄中。而我的目光却被桌上一根木质的擀面杖所吸引。如今张家月饼的负责人叫张从兴,他告诉我,这根擀面杖已经三十多年,是如今作坊里最老的物件,按每年五万个月饼来算,它已经“擀出去”上百万个月饼了。我不禁对这根与自己同龄的擀面杖生出一丝钦佩。话匣子一打开,张从兴便将张家月饼的“历史”娓娓道来。
“你别看这就是个月饼,从和面到出炉,前前后后要经历四十多道工序。刚学做月饼那会儿我才二十岁不到,如今都过去五十多年了……”张从兴的父亲虽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他一边指导工人们揉面、烫皮、和馅,一边与我回忆年轻时学习制作月饼的日子。
采访之后就是最头疼的写稿环节,看着空白的文档,我脑中满是那根饱经岁月的擀面杖。实在难以想象,那样一节小小的木头,要经历多少次的翻滚与磨砺,才能让上百万个口感酥脆的月饼闯进人们的味蕾。而作为基层记者的我们,不就如那根小小的擀面杖,那一篇篇细小的、零碎的新闻报道,不就如那一个个不起眼的月饼吗。蓦然回首,那些一桩桩、一件件的采访经历,不也回味无穷嘛。
希望每一个在基层的同仁,都以愿做一根新闻事业的“擀面杖”,把每一个如月饼的“小采访”做好!
往期精彩回顾
主办:中共百里杜鹃工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