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 | 绿色崛起:沙厂乡兴隆村的生态农业转型之路

旅行   2024-11-01 14:41   贵州  

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兴隆村,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西南部,东抵沙厂乡营华村、南抵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村,西抵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永兴村,北抵百里杜鹃管理区百纳乡龙峰村。全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0亩,林地面积13200亩,是一个少数民族村落,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等,总人口572户2343人。2015年7月,兴隆村荣获中共大方县委“‘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018年12月获中共百里杜鹃管理区工委“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村”殊荣,2019年获贵州省林业局“贵州省森林村寨”称号。

兴隆村在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属于大定府(今大方县)管辖,原名叫营上村和自然村(两个村组成),其中营上村辖黑沙底、水塘、兴田、兴坝四个村民小组,自然村下辖龙井、建竹、和平、乌左四个村民小组,当时统称为营上自然村,1954年,“营上村”更名为“兴隆村”。1958年国家实行土地改革政策,一并将当时的行政区进行整合归流,将土地权属收归集体,并成立人民公社,并将兴隆村更名为百纳基层人民公社竹戛管理区兴隆大队。1984年7月撤销人民公社,改建乡镇体制,将其改为百纳区竹戛乡兴隆村,1992年建镇并乡撤区时,将竹戛乡除鹏营村以外的四个村全部并入大方县沙厂彝族乡,2017年2月,沙厂乡由原来的大方县改由百里杜鹃管理区代管,并改为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兴隆村,沿用至今。

兴隆村立足生态特色,认真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转化,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2015年以来,兴隆村以其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正走在绿色发展的前沿,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当时,村民们意识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于是,村委会提出了“绿色崛起”的口号,开始探索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为了夯实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石,拓展群众收入渠道,提升群众增收能力。2013年至2017年村两委积极组织群众种植烤烟,总面积达到1200亩,2017年跃升为国家级烤烟种植示范基地,连续5年跨越式创建烤烟示范基地。2016年建成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400亩。2017年,沙厂乡引进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万绿源种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万绿源)在兴隆村建设高山杜鹃繁育基地,占地200余亩。2018年建设花卉温室培育大棚100亩,总投资600余万元,形成一个集杜鹃花技术研发、种苗繁育、苗木栽种、市场销售为一体的杜鹃花种养基地。依托百里杜鹃旅游优势,做大杜鹃文章,发展特色杜鹃产业,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兴隆村高山杜鹃繁育基地。2019年创建高山冷凉蔬菜种植示范点310亩,茶叶种植300亩。

兴隆村真正做到以烤烟为主,猕猴桃、花卉大棚、蔬菜种植、茶叶为辅的种植格局。2020年,万绿源与四川省苗多多花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基地大批量的种苗直接通过四川省苗多多花卉公司进行销售,年均销售额保持在500余万元左右。每年工人工资支付50余万元,解决务工5000余人次。带动了群众发展花卉产业生产积极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高兴隆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最美乡村的打造,对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兴隆村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他们的成功经验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未来,兴隆村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动摇,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往期精彩回顾





贵州省2024年旅游景区森林防灭火综合应急演练在百里杜鹃举行

主办:中共百里杜鹃工委宣传部

承办:百里杜鹃管理区融媒体中心
文字整理:石松涛
一审:徐胤 何雪 
二审:丁学军
三审:张彬

百里杜鹃发布
关注本地新闻,关心社会热点,宣传百里杜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