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县学习借鉴福建省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结合“农业八字宪法”,编制了《青龙县生态栗园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并以县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力求逐步实现青龙板栗全生命周期的无公害栽培管理。
1、改造坡地(土)。
在台面内侧挖蓄水竹节沟(深15-20公分、宽30公分以上,树盘处为硬隔档);以后蓄水竹节沟因水土流失积沙后,定期及时清理外翻。对栽植行台面进行修整,外高内低,有外沿(高20公分以上)。有树盘,一株一盘或多盘,确保水土不下山。
2、培肥土壤(肥)。
严禁野外用火、焚烧树枝、树叶、杂草等;栗蓬、栗叶、杂草等不下山,填埋园内或蓄水竹节沟内培肥土壤。施用有机肥、菌肥、粪肥或微生物菌剂(大于等于100亿/克含腐殖酸、黄腐酸),减少化肥用量。
3、自然生草(水)。
采用自然生草法,确保不出现裸露地面;除裸岩外,如果无草,必须种草;禁止使用除草剂。或发展林下经济,在坡壁栽植木本的中药材、绿肥,台面种植中草药、绿肥、食用菌、矮杆作物等。或以上两种模式相结合,不得有裸露地面。
4、换优品种(种)。
必须是或改接燕山早丰、硕丰、燕紫、燕宝、燕龙、东陵明珠等省级以上林草部门审定的燕山板栗优新品种,不得为劣质品种或自选、自编、自命名品种。
5、补植生态树(植)。
在石旁、路旁、沟旁、山顶及板栗稀疏处,每亩补栽油松、五角枫、香椿、流苏树等生态树2-3株(其中油松不少于1株),株行距不低于15米,不超过30米。苗高1.6-1.8米,为30厘米容器大苗。
6、无害防病虫(保)。
不使用纯化学农药,必须用药时使用微生物源(阿维菌素等)、植物源(苦参碱等)、矿物源(石硫合剂等)农药。保护螳螂、瓢虫等天敌。可配备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设备。
7、推广新技术(管)。
采用“抓大放小”“轮替更新”等高效管理技术,机械或人工捡拾自然落果,不抢青采收。
8、生产机械化(工)。
有割草机、施肥器等2种或2种以上生产机械,数量满足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