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富、风好、水丰、地广。
位于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不仅是盐的世界,更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最优区域之一。乘着产业“四地”建设的东风,格尔木市以其独树一帜的魅力和深不见底的潜力,在清洁能源的广阔领域中绽放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当脚步踏入格尔木市,广袤,无垠,雄浑,壮阔。远处昆仑山的皑皑白雪闪耀着圣洁的光芒,与脚下这片蕴含无限能量的土地相互映衬。
在格尔木,年风能可利用小时数高达3500—5000小时,这股强劲的风,成为驱动风机旋转的不竭动力。而每年超过3500小时的日照,让格尔木成为太阳能的富集区。
从格尔木市区出发,沿G109国道一路向东,沿途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湛蓝的天空中,洁白的云朵悠然飘过,与光伏板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周围的戈壁荒滩虽看似荒芜,却因为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光伏设施,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从格尔木市区出发,车辆向东行驶近40公里,即可到达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现场,该项目是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的一部分。
据了解,该工程项目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其中包括20万千瓦光伏项目、40万千瓦风电项目、5万千瓦光热项目及5万千瓦储能项目,是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
走进其中,脚下的沙地干燥而坚实,微风拂过时扬起细微的沙尘,轻轻抚摸着一面面定日镜。高188米的光热塔静静矗立,顶端发出耀眼的光芒。远处,起伏的雪山在阳光的勾勒下,展现出优美的线条,如同大地沉睡时起伏的胸膛。
“光热发电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与光伏、风电等波动性电源之间的互补性和可持续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光伏和风电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发电功率出现波动时,光热发电能够凭借其稳定的特性及时补充,从而有效平抑整个电力系统的波动。”在现场,青海绿发光伏及储能专业经理赵国华说,这种互补特性使得它们能够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一种高效且稳定的多能互补发电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大大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格尔木市紧紧抓住新能源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大潮之中。在探索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格尔木市不断努力,相继实施“领跑者”、青豫直流一二期、平价、竞价、大基地、市场化、“揭榜挂帅”等多种类型的新能源项目。
据格尔木市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格尔木市的电力总装机已达到1151.31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更是突破千万千瓦,达到1076.3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20.9%,占全州的44.3%。
这一个个数字,是格尔木市新能源发展的有力见证,也彰显着这座高原新城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
据了解,新春佳节期间,电站内的工作人员依然要坚守岗位。他们仔细检查着每一块光伏板,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这些设备就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可得守护好它们。”望着眼前的光热塔,赵国华笑着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青海频道
图片|冯春梓 冯 伟 格尔木融媒图片库
编辑|李芙蓉 责编|马世忠 监制|史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