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内容丰富、挑战尺度的日本电影产业,每年都有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寻常的作品。
最近又一部让人瞳孔地震的新片上线了。
根据骇人听闻的“座间九尸命案”改编。
故事生猛,全程高能,反转不断,而且细思恐极。
《失踪》
影片采用三段式的手法,依次从三个人物的视角,讲述一起连环杀人案。
小枫,一个初中女生,早年丧母,与父亲原田智相依为命,住在大阪下町。
当天晚上,偷酒的原田在超市被抓,小枫匆忙跑去领人。
在超市的保卫处,小枫气愤地数落了父亲,无奈地补上了货款。
回家的路上,一直默默低头的原田突然说:“我早上在电车里看到新闻上说的通缉犯了,山内照巳。”
“那肯定不是他。”还沉浸在之前不愉快中的小枫,并没有在意父亲的话。
“摘下口罩咬指甲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脸,肯定是他本人。如果抓住他交给警察,能奖励300万”原田说。
“不要想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好好工作。”
母亲去世后,父亲终日浑浑噩噩,不务正业。
这段话自然被小枫当成了痴人说梦。
第二天醒来,原田就人间蒸发了。
被丢下一人的小枫努力压抑着内心的孤独和焦虑。
他去警察局求助,却被警察以“如果大人失踪了,基本只有一个结局”打发。
在日本,许多成年人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选择离家出走。
但是小枫觉得他的父亲不是这样的。
没办法,只能自己找线索。
小枫跑到父亲做工的黑工地。
经过询问,一名工人将她带到了“原田智”的面前。
但这个人不是他的父亲。
恰好是同名同姓?毕竟这个名字并不少见。
小枫立马道歉。
但此时,影片通过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暗示了一个陌生男子的身份:在与小枫短暂的交谈中,该男子不自觉地咬了自己的指甲——正是父亲提到八起杀人案通缉犯山内照巳的招牌动作……
影片一开始,悬念感十足。
原田是为了300万悬赏捉拿通缉犯而被杀的吗?
还是被通缉的犯人盗用身份逃避抓捕?
那么原田现在是死是活?
导演故意在这里卖了个关子,打开了另一条叙事线。
三层倒叙事的结构是《失踪》的一大特色。
这样的技巧也使得两个小时的电影始终保留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悬念。
第一层是小枫寻找他的父亲。
失去母亲的小枫害怕再次被父亲抛弃。
当她循着父亲留下的线索,来到通缉犯可能居住的小岛周围,刺耳的警报声响起.....
至此,故事来到第二层,视角转换为通缉犯。
时间回到三个月前。
照巳把一个女人带到海边的出租屋,解开腰带,戴在她的脖子上。
“那么,闭上眼睛,”他温柔地说。
女人按照他的指示闭上了眼睛,平静地等待死亡。
就在皮带收紧的一瞬间,接到邻居报案的警察来到门口,照巳跳窗逃生。
影片用舒缓的音乐和阴郁的冷色调渲染出一种孤独感,引导观众猜测:这可能是一个关于助人解脱的论理故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连环杀手?
但是很快这个猜测就被——推翻了
出逃的照巳被一位老人好心收留。
见他落寞,老人给他看了他可观的爱情动作片,想让他释放。
谁知道当他看到影片中血腥的杀戮画面时,他被激起了某种克制的欲望。
他举起刀残忍地杀死老人,把白袜子穿在对方脚上,然后亵渎了他的身体。
完成了一套变态的仪式。
原来,照巳的X癖异于常人,对死亡有着近乎疯狂的执念。
他在网上寻找一个愿意去死的人,以满足别人的安乐死来实现自己的私欲。
杀了老人后,SNS里弹出一条新消息,好像是同伙约他见面。
在到达约定地点时,同伙出现了,不是别人,正是小枫的父亲原田智。
至此,影片完成了——个自以为是受害者的观众的巨大反转,变成了变态杀人狂魔的共犯。
后来,叙事切换到第三层:原田的视角,也回到13个月前的时间。
那时,原田的妻子还没有去世。
她早年患有渐冻症,已经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自从生病后,妻子从来没有笑过。
以前的乒乓高手,现在连上下轮椅都需要别人帮忙。
为了续命,家里已经债台高筑,球场也被迫歇业。
一家人蜷缩在黑漆漆的房子里,生活看不到希望。
眼看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妻子经常哭哭啼啼,多次向原田表达自己想要了结生命的愿望:
“我还不如死了。”
“我睡着的时候杀了我。”
“你也很辛苦,我对不起你。”
每当这个时候,原田总会抱住颤抖的妻子,安慰她说:
“不要这样,没事的。”
一个细节暴露了他内心的矛盾——
当他看到妻子艰难撑着自己的身体穿过门缝,把脖子伸进绳子企图打结时,他没有尽快冲上去救她。
而是站在门后毫无表情的观察着,过了一会儿,回过神来,然后跑上前为妻子解开绳子。
或许这一刻已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反复上演,让原田的心麻木了。
就在他因为无法摆脱对妻子的痛苦而迷茫的时候,照巳出现了。
那时,照巳还是一名医院护理员。
外表看似无害,内心却动了邪欲。
他看到了原田内心的挣扎,于是试图用美化说辞来诱导原田:
“让我帮她解脱吧。”
至于照巳的说辞,对原田确实非常有用。
自己下不去的杀手,交给陌生人,可以把背负在身上的罪恶减轻一大半。
他把他的妻子交给照巳的手里,他懦弱地躲在门外,缺席她生命的最后一程。
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他隐约知道妻子的死亡意志可能经不起推敲。
她曾在社交账号中说:“如果不创造一个可以更有保障、接受护理的社会,那么唯一的痛苦就是残疾人。”
曾在跌倒之后,勾住丈夫颈部,拼命地亲吻。
也曾在“上路”前,她紧紧地握着乒乓球.表现出她强烈的求生欲。
那些口中对死亡的渴望,大概是源于她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原田选择对这些视而不见,“成全”了她的如意算盘。
妻子临死时,发出呜咽的哭声。
但为时已晚,她对自己的生命淡然处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死后,脚上穿着一双白袜子。
在第一次尝试杀戮后,照巳的欲望被激起,变得更加大胆。
他邀请原田加入这个团体,“帮助”那些想死的人结束自己的生命。
经不起金钱诱惑的原田,在短暂的纠结后同意了照巳。
两个人合作。
原田在网上寻找目标,引诱它到约定的地方,然后把它交给照巳。
于是就有了开头提到的8起杀人案。
那些杀死那些愿意献身的人的人被称为“拯救他们”。
事实是,他杀的人,最后只有一个是真的愿意死的。
他和原田在网上与目标对象的对话,更像是一种引诱:当有人暂时退缩时,他会诱骗对方与她同归于尽,以促使对方将自己的生命交到他的手上。
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不久前曝光的那些网络自杀群。
寻死与厌世的背后,有太多的因素和社会问题,家庭,情感,经济压力,校园欺凌,等等。
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服当事人“想开点,但更要提防的是,有图谋不轨之人,以鼓励“共情”之名的名义来满足自己的黑暗企图。
除了对生死的冷静思考和残酷表达,《失踪》也是一幅苦难图鉴。
反映了弃儿、黑工、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地位。影片以交错的方式还原了失踪案和凶手的双重真相。
一开始营造的日常感只是一种错觉,但深不见底的动荡背后,却在盘根错节的布局下反转了好几次。
兼顾观赏性和悬疑性,不乏反思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