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12月,其前身为创始于2008年的生物医学工程系,是我校第一个以“医工交叉”和“新工科”为背景的学院。学院现有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化学生物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医学信息工程为省级一流专业。拥有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本科生973人,硕士生192人,共1165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人、博士学位教师53人,全院教工平均年龄约35岁。骨干教师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学院拥有一支学科、学缘、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任教学与科研力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次;拥有省级人才头衔10人次,包括安徽省省属高校领军人才、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学术影响力方面,拥有斯坦福全球顶尖前2%科学家(年度/终身)榜单6人次,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次,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人次,国际先进材料联合会会士1人次等。
我院教职工大会凝心聚力谋新篇
三、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研究院和安徽省医用微纳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平台,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与工程转化中心、3D打印与组织工程中心、医学数据分析与超算中心三个校级科研平台,微纳加工、结构与性能表征、生物成像与检测平台等院级平台,形成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医学诊疗技术与器械、生物医学信息工程医工交叉研究方向。此外学院各团队还自研了一些医学电子和生物医学光学的装置,以及医学大数据分析软件。学院与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眼科、皮肤科、骨科、生殖医学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者联合技术攻关,合作开展解决临床诊疗过程的技术难题。
学院科研平台
第二届交叉学科论坛暨转化医学论坛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与我院交流会
四、科学研究
近三年,学院加强医工融合发展,积极与临床相关科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大健康研究院)开展相关交流合作。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54项、企业合作项目19项,科研经费超过2100万元;在《Nature》等国际国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被SCI/EI收录180余篇。
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情况
学院教师面向人民健康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临床需求、企业研发委托,坚持医工交叉融合、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聚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医学诊疗技术与器械、生物医学信息工程三个科研方向,形成生物医学材料、智慧医学、医学大数据、生物医学传感和生物医学光学等科研团队。
学院科研团队及研究方向
五、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采用“校-实践基地合作”或“校-企(或医院)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研究生课程教育包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课程里学院聘请在医疗器械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研究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始终围绕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及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专业课程设置
学院以创新创业立院,鼓励学生参加学术创新论坛、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旨在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近三年,学院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竞赛等多项学科竞赛中取得佳绩。
我院学子首获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奖项
我院学子在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获奖19项,其中一等奖1项。
学院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举办歌手大赛、红色观影等系列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左图:2023年秋季运动会,右图:学院学子参加太极拳比赛
左图:学院“青春杯”歌手大赛,右图:学院学子参加校文艺汇演
研究生培养取得良好效果。近三年,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97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6项、省部级奖项171项。6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1人获得2022年度安徽省百优大学生称号,6人获得年安徽省“优秀毕业生”称号,2支学生团队获得校悦群十佳创新创业之星称号,2人获2校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奖。
我校已构建了涵盖“奖、助、贷、勤、补”及“绿色通道”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奖助体系,形成了“奖优”“助困”“酬劳”于一体的奖助模式,夯实了价值引领、物质帮扶、精神激励、能力拓展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数字赋能下的全天候助困绿色通道,全力保障研究生学子成长成才。
八、研究生就业
学院自2018年建院至今,硕士研究生由最初的(2020届)5人,至今的(2024届)52人,目前毕业生除了升学外,主要签约医院、医疗公司和事业单位。其中签约医院主要分布医工部、设备科、放射科、信息科等;其中签约公司包括医疗器械公司、信息类公司等,初次去向落实率达97%以上。
九、研究生招生
1.专业代码及名称:085409 生物医学工程
2.培养方式:校内培养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联合培养
3.招生形式:全日制非定向,非全日制定向
4.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8信号与系统。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