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坚持法制标准先行 强化超大城市韧性

政务   2024-11-03 15:05   北京  

上海


坚持法制标准先行

强化超大城市韧性



■记者 李斌

●治本攻坚所谓的“治本”,应当是落实责任,要聚焦党政、部门、企业、属地四方,把安全责任落实作为“治本之要”

●治本攻坚工作成效如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评判标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安全生产不能只在政府部门内部循环,而要在更大范围里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企业分享的好做法好经验,可以转化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武器库”“兵法籍”,拓展安全管理思路和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上海市委、市政府把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提出进一步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着眼于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仗,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上海城市总体定位出发,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中增设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升行动、城市韧性安全能力提升行动。

“我们在国务院安委会部署的‘八大行动’基础上,增设这两项行动,为的是用工作体系和机制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积极推进完善各方共同参与的韧性安全城市综合防控体系、平急两用的基础设施体系、预防为先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和智慧精准的安全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坚泓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上海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事故稳中有降,三年行动对事故防范遏制成效初显。


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马坚泓介绍,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具有建筑密度高、人口密度高、经济要素密度高、工贸企业密度高、生活设施密度高等特点,传统风险量大面广,新兴风险不断涌现。上海致力于提升城市韧性安全能力,让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各项城市要素能够从容应对外界压力,并快速恢复原状。

今年9月16日至19日,上海先后遭遇台风“贝碧嘉”“普拉桑”正面袭击。“4天内2个台风接踵而至,这对我们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在应急管理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整体防范应对工作有序有力,得到有关层面的肯定。但复盘来看,仍存在指挥体系、应对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马坚泓表示,“我们将把韧性安全作为‘治本之基’,在开展城市韧性安全能力提升行动中,着力强化顶层设计。”

目前,上海正研究起草并审议《上海市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完善各方共同参与的韧性安全城市综合防控体系、平急两用的基础设施体系、预防为先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和智慧精准的安全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马坚泓介绍,在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上海始终坚持法制标准先行,先立后破。该市修订出台《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等,坚持从“立法小切口”入手破解安全治理大难题,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50个地方标准修编等。

“在强化事前预防方面,上海持续推进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浦东、黄浦、松江3个区试点建设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成效显著,相关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吸纳推广。”马坚泓说。此外,在强化事中指导方面,上海建立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知识库,制定17个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引,着力防止“查不到位”的问题发生;在规范事后管理方面,出台《上海市生产安全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办法》,充分发挥事故调查处理对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作用,督促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有效落实。


治本攻坚就是要动真碰硬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升行动,是上海结合实际增设的。

“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制度。治本攻坚所谓的‘治本’,应当是落实责任,要聚焦党政、部门、企业、属地四方,把安全责任落实作为‘治本之要’。”马坚泓说,在推进三年行动中,该市通过目录化明责、清单化履责压实党政部门责任;通过强化评估通报和推广实践案例,培树一批“用体系管安全”的典型示范企业;通过基层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

在马坚泓看来,“治本攻坚工作成效如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评判标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攻坚就要动真碰硬,敢啃硬骨头,在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隐患上下足功夫。”马坚泓介绍,从年初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以“四不两直”方式直插一线开始,上海全市治本攻坚破题开局。截至目前,该市先后部署问题隐患突出区域场所综合整治、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消防集中除患、燃气管道风险排查以及厂房仓库消防安全“五大攻坚战”,累计排查督改重大事故隐患1409项。

“在督改突出问题隐患方面,既要注重‘当下改’,更要注重‘长久立’。”马坚泓说,围绕国务院安委会明查暗访发现的突出问题隐患,各部门坚持督促与帮扶结合、“点上改”与“面上治”同步,既采取挂牌督办、一案双罚、警示约谈、责任追究等刚性措施压茬推进,也通过召开行业现场会、设立安全协议示范文本、区域试点研究等柔性手段综合施策,“一部门一案例”,总结推广行业部门代表性、首创性、示范性做法,真正做到管行业管安全、用制度除隐患,有力推动燃气、酒店、消防等安全治理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奋力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是上海深入推进三年行动的重点方向和鲜明特色。

马坚泓认为,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强化社会共治,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对城市运行中的安全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安全生产同样高度依赖社会共治。安全生产不能只在政府部门内部循环,而要在更大范围里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他进一步阐释道。

今年初,上海深入谋划推进各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于4月启动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广泛参与。获奖单位代表围绕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设,从员工教育理念培育、数字化系统赋能安全管理、安全风险预警与安全文化管理创新等方面作经验分享。7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后,该市结合实践,因地制宜进行细化。

“这是一场政府部门与生产经营单位的‘双向奔赴’,有效打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企业分享的好做法好经验,可以转化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武器库’‘兵法籍’,拓展安全管理思路和视野。”马坚泓表示。

当前,平台经济、电化学储能电站、海上风电以及民宿、私人影院等新业态新产业在上海蓬勃发展。新的生产运营模式下,“以包代管”、监管脱节、责任悬空等问题更加凸显。

在马坚泓看来,面对老问题尚未根治、新风险层出不穷的情况,作为监管部门,要更多开展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完善安全监管理念和方式方法,加快推进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努力打造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上海样本”,使安全生产水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更匹配、更相适应,为推动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应急力量。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