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瑞银汪涛:看中国经济,迎宏观开局

财富   2025-01-06 10:01   上海  
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如一副水墨长卷,那么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磨底”阶段,正如国画技法中的留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2024年7月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以其简约而直接的手法,激发了家电和汽车消费的活力,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这一跃升的数字,显著高于9月的3.2%,展现了政策的明显效果。
时间进入12月,投资者再度将目光聚焦到增量刺激政策之上。虽然政策的具体规模和细节往往要等到3月“两会”前后才能被完全知晓。但政策的前瞻指引已经给予市场信心。
12月9日,政治局会议提及,“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历史上首次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4年以来首度重提),提振市场信心;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5年将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面临全球关税的不确定性,究竟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将如何变化?中国将如何调整财政刺激政策?货币政策将如何保驾护航?房地产市场何时能够企稳?对此,第一财经编委、新闻中心副总监苏蔓薏邀请到瑞银集团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共同解读当前的宏观政策。
汪涛认为,在刺激消费的政策方面,已有一些举措显现成效,例如以旧换新政策。瑞银预计,2025年这一政策规模可能扩大至两三千亿元。此外,政府已出台了包括地方债发债、货币政策宽松等政策,未来政策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码。财政增量政策规模预计在3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2%,主要用于基建支出、居民消费补贴及社保等领域。货币政策方面,或有30~40BP的降息,以及降准等措施以增加流动性。
苏蔓薏:放眼中国经济,今年出口表现强劲,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但2025年出口或将有所减弱,你认为2025年的经济增长会有哪些亮点?在提振内需方面,你认为哪些政策能够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汪涛:今年出口约增长了5%,实际出口量则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这得益于全球经济强劲以及科技电子产品处于上行周期。然而,2025年全球经济可能略有放缓,美国或继续加征关税,这些将带来一定压力。不过,我们认为电子产品的上行周期仍将延续,中国的进出口对GDP增长仍然有积极贡献。
在内需方面,2025年房地产投资降幅可能收窄,制造业或将分化,而政策加码可能成为重要增长点,例如保持基建投资的高位运行。整体来看,尽管存在外部压力,中国经济增速仍可能维持在4%左右。
在刺激消费的政策方面,已有一些举措显现成效,例如以旧换新政策。我们预计,2025年这一政策规模可能扩大至两三千亿元。此外,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稳定居民财富价值(比如房地产)等措施将是重点。比如,通过补贴中低收入人群、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如养老保险及大病医保),增强消费者信心。户籍制度改革及对农民工社保医保的支持也是重要方向。此外,生育和幼儿补贴政策也可能出台,用以提振相关消费。
苏蔓薏:近年来,中国出口企业逐步在东南亚及其他地区布局生产。你认为这一趋势是否会延续?产业链的重组是否能够部分抵消关税的负面影响?
汪涛:产业链重组及全球布局的趋势将持续。这一现象早在中美贸易冲突之前已开始,企业因成本、市场拓展等原因逐步向外转移部分产能。根据我们的调查,约三分之二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已有一半资本开支和40%产能布局海外,这扩展了中国对欧美以外市场的出口,特别是中间产品与资本品的出口。
短期来看,产业链重组有助于抵消部分关税影响,但长期而言,若企业在海外增加投资同时减少国内资本开支,可能对国内投资和就业产生一定压力。
苏蔓薏:近期房地产市场新房销售出现回暖。这是否意味着整体市场的拐点已到?你如何预测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表现?
汪涛:自9月底一系列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以来,市场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成交量和价格有所回升。尽管政策效应的可持续性仍待观察,但是经济回暖的迹象已经出现。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隐性库存仍然较高,而需求相对疲弱。我们的预测是,到2026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可能企稳回升,至年底价格及新开工也将随之改善。若政府能快速推进去库存政策,甚至放开大城市户籍制度,则这一回升时间或将提前。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也将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重要任务之一。如9月末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要求扩大对白名单机制的信贷支持以保障停工项目的交付,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更显著的进展,同时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
不过,政策执行是关键。我们认为政府可能仍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政策设计,破除房地产去库存机制所面临的瓶颈,尤其是在购置存量房的价格、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推进去库存项目的意愿等方面。
苏蔓薏:你认为未来还会有哪些增量政策出台?规模和形式可能会怎样?
汪涛:目前政府已出台了地方债发债、货币政策宽松等政策,未来政策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码。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市场期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2日闭幕,会议讨论了2025年的主要经济目标和政策基调。本次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与2020年中国积极扩张广义财政支持时的表述相同。我们认为这意味着2025年整体财政将更为积极地扩张。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销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会议还提到制定促进生育政策,我们认为这可能包括设立家庭育儿补贴机制。
在基准情景下,我们预计2025年增广财政赤字率或扩大2个百分点,2026年继续扩大1个百分点。2025年广义财政扩张包括: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赤字率扩大至接近4%(3.5-4%,占GDP比重),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上调至2万亿元,增发5000亿至1万亿特别国债用于向国有银行注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增加至4.5万亿或以上、用于支持地方债务置换和房地产去库存。总体而言,2025 年政府债券发行总额可能较2024年增加3.5万亿元或以上。
此外,我们的基准情景假设美国将于2025年一季度公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方案,并从2025年三季度开始分阶段实施加征。因此,在2025年3月两会公布整体政策刺激方案的细节之后,我们认为随着宏观形势更为明朗,加征关税细则出台、并且影响逐渐显现之后,政府还有可能在2025年稍晚和2026年进一步加码政策支持。
虽然面临外部压力,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继续开放和全球资本、市场融合的趋势不会改变。
苏蔓薏:我经常将宏观研究和中国水墨的本质进行比较。水墨画最大的特点在于表现意境。然而,艺术家只有在对描绘对象进行充分观察和研究,并掌握其客观真实后,才能进行艺术的提炼与创作。同样,作为一位宏观经济学家,您也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经济分析与预测。经济预测充满不确定性,需要设想未来并构建情景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您如何进行经济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汪涛:事实上,中国水墨画的核心在于对精髓的捕捉,这与宏观经济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宏观研究通过解读表象与数据来捕捉趋势,并制定策略,这种从表象提炼本质的过程,与水墨画创作异曲同工。例如,齐白石通过对生活的长期观察形成了自己的画风,李可染则游历祖国山川以创作山水画。同样,宏观经济研究也需要基于对大量信息和数据的深入研究。
宏观分析需要综合局部信息与全局视野,还必须具有前瞻性。在我看来,要做好经济分析,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数据和事实:结合宏观数据、行业数据及微观调研,如问卷调查,全面了解经济形势。
2.历史沿革:掌握数据问题的背景及政策演变的历史脉络。
3.经济学规律: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不局限于某一学派或观点,灵活运用实践中总结的理论。
4.政策预判:基于经济规律、中国实际情况及真实数据,预测政策可能的未来变化。
5.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以偏概全,尤其不能简单地进行趋势性外推。
瑞银将于1月13日在上海召开第25届大中华研讨会,这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旗舰峰会。届时我们将对话各行业专家,分享精彩观点,并就当下的热点话题进行更多深入分析和探讨,敬请大家期待。
本文仅旨在提供数据讯息,并非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且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特定投资目标、财政状况或需要。本文不构成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于本文中所载的所有信息和意见的来源处,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不为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件中的信息、价格、资料和意见是从公开来源获得或公共咨询取得的,未经过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和/或其任何董事,官员,雇员,代理人,代表和/或顾问或任何其他人的独立核实。对于本文的信息、资料和意见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充分性或任何假设的合理性,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和/或其董事,高级人员,雇员,代理人,代表及/或顾问均不会作出任何明示、确正、陈述、保证或承诺。本文并不应被视为是针对任何交易之招揽、建议或要约而构成任何形式之法律行为。本文任何内容并不限制或约束其它特定邀约之个别条款。本文所提供的信息、意见和价格仅限于其发布之时,现行的信息、意见和价格,可能会在毫无预警之下即会发生变更。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无义务更新或保存最新的资料。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董事、高级职员、雇员和/或代理人均明确免予承担与本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或其中所含任何信息的使用相关的或因此产生的部分及所有责任。任何知悉或接收本文章内容的主体("接收方")在此确认并同意,在任何情况下,接收方均不得刊载或转发与本文内容有关的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研究报告全文,亦不得刊载或转发与本文内容不符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任何虚假、不实、误导性信息,或断章取义地引用或篡改有关信息。如违反上述规定造成任何损失或引发任何纠纷,接收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此给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造成任何损失,接收方应赔偿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使有关的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免受损害。
除非另有说明,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即此表明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价格、资料和意见与其有关的信息都将不构成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的研究。尽管本文中的内容指向、含有或被命名为一份研究或分析报告,接收方也不应把本文视为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的立场或投资建议。尽管表达的任何观点是瑞银/有该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的,也不代表其他瑞银业务领域和瑞银集团的任何观点,也因此可能与其他瑞银业务领域和瑞银集团的观点有差异。
本文件中所有图片或形象(以下简称“图像”)仅为支持文中分析研究而作说明、资讯或记录之用。该等图像中可能含有受第三方版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或要素。除有明确说明外,瑞银/瑞银集团旗下子公司与该等第三方之间并无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关联、联系、赞助或许可关系。
©UBS 2025。三把钥匙及UBS均属瑞银已注册或未注册的商标。版权所有。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官方公众号,致力为广大投资者打造权威的财经信息平台,同时,努力成为第一财经忠实用户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