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旗因你更精彩 | 民营企业家专访 || 杨勇:将妈妈的技艺打造成乡土品牌

时事   2024-12-13 19:00   内蒙古  
他说,父母在,不远游。在国内大城市打拼积累经验多年后,他回到家乡,在传承中寻找到了商机,从销售无门到供不应求,他将妈妈的技艺打造成乡土品牌,从年销售额几千元到五百多万元,他迎合市场需求,在创新中不断前行。他就是乌拉特前旗农鼎香酱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勇。
杨勇创业成功的故事始于他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和对母亲手艺的珍视。
多年前,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杨勇也向往着国内一线大城市的繁华生活,凭着一股子敢闯敢干的冲劲儿,20岁的他孤身一人辗转到大连、满洲里等城市闯荡打拼。尝试着倒腾了海鲜,也倒腾过木材,干得最久的是一家酒店的大厨。从后厨打杂帮工做起,后来干到了主厨的职位,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钱也越赚越多,但那些漂泊的经历也属实让他感到外出打拼的不易。
“在外打拼这些年,印象最深的一段经历是干厨师的时候,一次不小心把脚给扭伤了,那个时候感觉举目无亲,一个人在外面就是想喝口水,身边都没个人来给你倒,那个时候真是感觉到家的温暖,感觉到亲人的重要。”回首往事,杨勇的心间不免有些辛酸与无奈。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离家在外的他也深感老人的不易。回家,回到父母身边的念头,便萌生了。
当返回家乡的杨勇正在思考着自己该从事什么行业时,一天,邻居又来购买母亲亲手腌制的红腌菜。想到从小母亲做的红腌菜就特别受周围邻居、亲戚朋友的认可和青睐,每年都会接到来自左邻右舍的“订单”。杨勇就想,能不能把母亲的这个技艺作为商品去加工生产?这会不会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便开始谋划如何将这种家庭小作坊式的酱菜制作提升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说干就干!2006年,他第一次尝试一年两茬蔓菁种植,收获了不错的产量和效果。然而,万事开头难,当他有了足够的原料并加工成产品时,缺乏销售经验和市场,成为杨勇创业初期面临的最大挑战。他的产品虽然得到周边人的认可,但要想发展成事业,就必须在更大更广的市场上获得足够的认可。
转机就出现在他对母亲手艺的坚定认可和干事的执着。为了更快的打开销售市场,杨勇带着母亲制作的红腌菜风雨无阻的跑外围市场。别人不知道,不认可,他就一小袋一小袋的免费送人品尝,并承诺只要觉得好吃,打电话要一袋也免费送上门。凭着这股子执着劲儿,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们的红腌菜开始有了口碑传播,也逐渐打开了临河、五原等外围市场。
就这样,小小的红腌菜逐渐成为人们口袋里的零食,餐桌上的下饭菜,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销售额也从几万、几十万,涨到了几百万。2013年3月,杨勇成立了农鼎香酱菜专业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生产经营,为了确保产品的卫生和稳定的质量,合作社引进了切菜机、半自动包装机等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进行辅助生产,不断地规范生产流程,这种结合,不仅保留了红腌菜的传统风味,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面对不同产品的竞争,他深知,优质的产品是最好的广告。他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卫生,不断创新产品口味和种类,这也让他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也坚定了杨勇要将妈妈的技艺打造成乡土品牌的信念。
“红腌菜是一种传统的食品,传统工艺是我们的灵魂,尤其是选材和腌制过程,必须坚持选用优质蔬菜,用传统的腌制和蒸煮办法,保留‘妈妈的味道’。”杨勇说。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杨勇始终坚持自己创业的初心——传承和创新家乡的传统美食文化,让妈妈的技艺成为乡土品牌,走得更广更远。

记者:赵靖 王铁 曹雨婷 何志伟 郭敏 牛源源
编辑:赵靖 李栋佳
初审:贾甜 
编审:蒋普全
监审:高燕霞
总监制:赵海军

乌拉特前旗融媒
乌拉特前旗官方媒体权威资讯唯一公众号发布平台。一手热点新闻,感知身边温度;深耕本土文化,感受乌拉特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