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示范·强县解码|滨湖路径:科创起笔,绘就活力山水图

政务   2024-11-12 10:56   江苏  

县域始终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日前,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新华日报社共同组成调研组,启动“何以示范·强县解码——江苏县域发展调研行融媒体行动”,沉浸式探析江苏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既解过去发展之道,也谋未来发展之策。

相关重点报道

已在无锡滨湖发布上陆续推出

第三篇“深读”篇

全文如下

▼▼▼

一条崎岖的千年军嶂古道,曾是历史上当地人远行的唯一通道,如今已然成为徒步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斗转星移,万物乾坤,如今取代军嶂古道成为新焦点的是11.8公里长的山水东路,路如其名,青山绿水,美景如画,像一条“珍珠项链”串连起滨湖90%的科教资源,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企业、大院大所在此集聚发展,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一批国之重器诞生于此……这里犹如一个“窗口”,展现出滨湖产业的实力、创新的动力、城市的魅力和投资的潜力。

风起东方,潮涌湖湾。

在无锡滨湖,书写新时代传奇的远不止山水东路这一条路。500米长的陆藕路宛如一条孕育着财富与创新的神奇通道,竟走出9家上市公司;2000米的滴翠路,汇集了6家上市企业5栋税收“亿元楼”14家总部企业193家高新技术企业

太湖之滨,一个更富魅力、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湾区,日益展现生动的模样。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滨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9.3 亿元增长6.2%;规上工业总产值46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8.98%。湖光山水间的“太湖明珠”令人着迷,院所经济、产业强区的“滨湖路径”清晰可见,人文经济底色鲜明。

太湖北岸,创新一直是这片湖湾独特的基因和突出的气质。

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环太湖科创圈等多级重要战略的推进节点,滨湖是为数不多拥有丰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的区域。从破局起步、谋篇成势,滨湖以“城”为基、以“科”为先、以“产”为核、以“人”为本,“四链贯通”推动产业“聚势成群”

“在新征程上,滨湖坚持以‘新’提‘质’,以‘质’塑‘新’,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体现滨湖担当、展现滨湖作为,推动‘高精尖’创新资源加速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表示。

衔山抱水、城景交融,滨湖高起点谋划“五湾五城”,塑造产城融合新格局。

红沙湾科学城位于108公里太湖岸线的最东面,往西分别为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九龙湾智造城灵山湾生态城,定位虽不同,但都具有“科创”共性:

未来城要争当无锡科技新城发展的“领头羊”,科学城将肩负起太湖湾科创带“最强大脑”的使命,智造城致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质的现代化“智造名城”

“五湾五城”加速构筑优势产业与优美山水融为一体的创新湾区,由新布局引发的创新优势加速凸显,则不断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这片湖湾,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是一条“院所路”——山水东路,其沿线集中了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中国船舶七〇二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院所,“从0到1”的科技突破一直在这里发生。今年春天,沿山水东路向两侧拓展规划了一片近7平方公里的“科创谷”,自南向北依次布局了太湖植物园、深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申威产业园和南泉科技园等八大园区,集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天核心装备、数字影视文化三大核心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企业3000余家,这些企业正借力区域创新资源优势,加速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科创牌”是滨湖最珍贵的“宝藏王牌”。

2024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持续放大技术溢出效应。由此,“一个圈”引来各路“英雄”齐聚。

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落地,在药物发现、自动驾驶等领域产生颠覆性作用;
香港大学太空产业研究院揭牌,致力推进卫星产业在环太湖区域的发展与壮大;
“环太湖院所联盟”成立,聚焦区域协同创新,加速提升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滨湖境内涉及食品科学、深海载人装备、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总数已达19个。“十四五”以来,滨湖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千余项,交易额近1亿元。2023年,院所经济对地方的贡献达5.5亿元,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3.92亿元连续3年,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超76%,稳居无锡第一。

“一川草色青袅袅”“纸鸢跋扈挟风鸣”,滨湖的美引人入胜。美景之外,该区大笔勾勒“543+X”产业发展布局,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实现“面向尖端”的焕新以及特色产业的“延链补链”,汇聚成势,集群发展。

聚焦生命健康产业,滨湖竞速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重点赛道,目前有相关产业链企业300余家。集成电路产业高原隆起、高峰林立,这里构建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清华无锡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实现了国内自主研发制造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的多次世界第一;集聚了中科芯、卓胜微、利普斯等行业翘楚和超200家集成电路企业。2023年,滨湖“543”产业规模已达1336亿元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区域竞争,滨湖瞄准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赛道,已开始酝酿新的飞跃。由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设的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正式启用;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启动10个前沿探索类项目,还携手百度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实车部署的开源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 AIR ApolloFM,填补了自动驾驶领域在开源端到端实车部署方案上的行业空白。

上午8点多钟,走进蠡湖边的中科芯大楼22层,咖啡香气氤氲弥漫,一杯专属的“人才咖啡”吸引年轻人来此品味。坐落于蠡湖大道和清源路交叉口的吾珈·锦绣人才公寓去年开始运营,让来到滨湖的各类人才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一座城市对人才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创业有基础、创新有平台、创造有支撑、创意有氛围。

近年来,滨湖在全市率先出台《“滨湖之光”海外引才专项实施办法》,每年拿出1亿元人才资金,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海外人才工作奖励;

实施博士后“星光计划”,持续升级“滨湖人才卡”,建立全市首支企业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实施“青睐湖湾”工程,开展“青年工程师”培养系列活动;

......

诸多创新服务新鲜出炉,让一批批“最强大脑”汇聚于此,相互成就,良性循环,活力迸发、开花结果。

在滨湖生根发展十余载的清华无锡研究院,院校地联动成果丰硕。随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牵头成立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很快“人才雁阵”随之而来。目前,该中心曹祥博士已在为“数据要素安全流通”项目向市场抛出产业落地橄榄枝。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滨湖区每10万人中,有3.46万人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达35%,位居无锡市第一。2023年,滨湖区入选“双创博士”数量占全市近三分之一,省科技创新团队占全市75%。

在滨湖区首个“工业上楼”示范性项目——粤浦·富安智造园现场,13幢研发生产大楼耸立眼前,尤为壮观。为满足环太湖科创圈企业扩大生产面积的需求,智造园楼层每平方米最大承重达到了两吨,真正实现了重型生产可上高楼的目标。目前,一期项目已完成签约面积约3.2万平方米。

临湖拥山,受环保等多重因素制约,滨湖缺载体、缺空间是“常态”。如何让“寸土”产“寸金”?滨湖大力推进“工业上楼”模式,位于蠡园开发区的湖滨工业园“工业上楼”更新改造项目——聚芯源创产业园,原先是一个建成使用了18年的老工业园,此次更新改造将在单一工业用地中,增加研发设计、行政办公、展示交流等混合用途,按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光伏屋面、垂直绿化和生态绿轴等,建成后容积率将由1.0左右提升至4.0。

其实,滨湖推进“工业上楼”的时间点,可以追溯到15年前。“那是房地产如火如荼的时候,滨湖舍弃炙手可热的房地产投资项目,将5A级景区旁边的一块地拿来建设产业园区,是有很大魄力的。”蠡园经济开发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

“惜土如金”的蠡园开发区“山水之间谋发展、楼宇之内兴产业”,把握“集聚集约,在有限空间实现无限发展”的理念,树立形态向高层、产业向高端“双高” 发展方针,打造了无锡集成电路设计核心区、江苏创业投资发展集聚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样板区,“亿元楼”和“亩均奇迹”在此诞生。蠡园开发区有了“高精尖”“小而强”“优而美”的特殊气质。

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A1栋17楼,是无锡华大国奇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陈峰、于文华等研发人员,最满意的就是工作之余能在公司“湖景房”看看风景、调整状态。“研发工作是高强度智力活动,将面向湖景的位置留给科创企业,有利于滋养创新思维、启迪科研创造。”他们觉得,这应该就是蠡园开发区将这块宝地留给他们公司的原因所在吧。

核心区域面积仅2.98平方公里的蠡园经济开发区,是全省起步最早、核心区域最小的省级开发区,除了创造出集约高效的“滴翠路”现象,还打造出资本市场的“蠡园板块”,集聚中科芯、卓胜微、中微亿芯、国芯微电子等17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

“‘工业上楼’不是简单地堆叠了事,其最终目的是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创造集办公、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垂直生长’空间。”滨湖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寻求“上楼”最优解?滨湖的思路很明确——围绕区域“543+X”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鼓励生命健康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非晶圆制造)、软件信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产业类型上楼发展,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格局,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2023年,滨湖在全市率先出台《滨湖区“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试行)》,明确规定了“工业上楼”建筑的多项设计指标,对于一类建筑和二类建筑的要求,细化到了层高层数与楼层承重、采光通风和噪音、外立面、安全节能环保、建筑智能化、绿化建设等十多个方面。

目前,滨湖区已经建成大型“工业上楼”项目太湖智谷科技园”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聚芯源创产业园锡芯谷等一批“工业上楼”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根据滨湖区“新质生产力”空间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区各类“新质生产力”空间将达到300万平方米

一方面,打造“垂直硅谷”,向高处要空间;另一方面“腾挪”低效空间,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滨湖按照“空间集聚、产业集群、产城融合”总体布局,统筹划定并获批启用工业用地刚性保障线、弹性过渡线、优先腾退线,分类制定低效工业用地处置盘活方案。2023年以来,全区通过成片腾退等方式,共腾退低效工业用地近1500亩

将最好的地方,留给最优的项目。

滨湖推动优质项目与产业链精准匹配,有效发挥“投资热力图”“招商靶向图”等工具作用,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同时,重点围绕“五湾五城”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整体布局特色园区60个,聚焦细分领域、瞄准交叉业态,在纵向产业链条、横向产业圈层上寻找适合的产业标的,将园区打造成为竞逐“未来赛道”的主阵地。1—8月,全区新备案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个,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0%

“聚焦‘543+X’产业方向,我们多管齐下引优育新、强群壮链,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闪闪发光’良好格局,聚力锻强滨湖产业竞争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进一步擦亮显示度。”区长李平表示。

山水相映成趣,产业向“新”而行。滨湖将一幅“体格”变高、“体型”变轻、“体质”变优、“体能”变强的现代产业发展“工笔画”铺展在新的大地上。

悠悠太湖,秋水长天;蠡湖岸边,绿意盎然。

滨湖区拥有无锡90%太湖岸线,250条河道、59%水面率,是无锡市建设山水城、生态城的标志性板块。

近年来,随着太湖水质持续好转,太湖北岸,一个个景区、一块块湿地“串珠成链”,鸟儿们安营扎寨,湖鸥、白鹭飞翔天际,上演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走进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驻足湖边,人们拿出几片面包,就能吸引小鸟俯冲而来,人与鸟的默契,是滨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

蠡湖是太湖延伸入无锡市区的内湖,44平方公里治理范围内,共有32条河道伸入蠡湖,滨湖区占20条。2023年,滨湖区投入7198万元,实施雨污水提质增效、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水生态修复、箱涵清淤等项目,为蠡湖未来城建设擦亮生态底色。

以“水”为线串起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经济画卷,滨湖实现了“颜值”与“价值”双向奔赴。以山水西路为起点,一路延伸,途经双虹桥、环湖路、十八湾、十里明珠堤、环山东路、七里堤、环山西路沿线,以景相连,太湖108廊道将美丽滨湖与创新滨湖的双重内蕴尽数收藏,构建出鲜活的环湖文化旅游特色走廊和科创产业发展走廊。在这条廊道上,汇聚了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5A级景区、5个国家4A级景区、2个特色小镇、1个大型主题乐园、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一批开放式生态绿地

点“绿”成金,低碳转型,滨湖打开数字和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前身是轧钢厂,如今是梦工厂。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坚持“科技拍摄+数字制作”定位,走出了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电影工业化创新发展之路,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1分27秒的高燃预告片,制作方正是位于产业园的墨境天合。今年以来,《封神第一部》《追风者》等园区拍摄、参与制作的高质量影视作品,强势开启“霸屏”模式,《澎湖海战》《东极岛》等多部备受关注的影视剧正在这里拍摄,随着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LED巨幕拍摄屏的使用,未来将有更多“滨湖出品”的高质量影视作品重磅亮相。

灵山胜境拈花湾等文化精品,深描“文化底色”,重塑“江南意境”,以创新、创意、创造激发江南文化活力。“我们传承文化内涵、梳理文化脉络,达到文化价值最大化,使书本的东西走了出来,静的东西动了起来。最终将禅意、质感、美感、韵律及功能融为一体,让太湖湾的小村落变为诗情画意的拈花湾。”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说。

2023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拈花湾禅意小镇,成功入选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如何将更多的生态“好风景”变成百姓伸手可及的“好生活”?滨湖综合考虑“市民休闲”和“城市透绿”的双重需要,实施湿地公园“拆墙透绿”工程,通过增设便民通道、改造慢行系统、布局游览空间,让绿水青山真正融入市民生活。一个个街头绿地、小游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大小小的绿色空间不仅成为涵养太湖的“绿肺”,为居民的幸福生活增添色彩。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靠科技、产业、文旅等多种手段,滨湖把生态底色转化为发展亮色。

今年国庆期间,从烟波浩渺的鼋头渚到依水而建的拈花湾,人气旺、欢声高、活力足。滨湖区新业态、新消费、新供应亮点频现,文旅市场“新”欣向荣。

绿色是滨湖的生态底色、产业成色和发展本色。滨湖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生态底色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扛起更多担当。一片崭新的湖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更多精彩,请识别二维码翻阅 ↓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记者:华诚、杜立明、杨民仆、夏禹玮、吴家俊

编辑:晓城

无锡滨湖发布
无锡市滨湖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账号,发布全区对外宣传的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