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引力,瞩目全球。
随着2024无锡滨湖金秋经贸洽谈会盛大启幕,“滨湖金秋经贸招商月”系列活动将迈向高潮。无锡滨湖发布于近日推出系列产品,全面解读这波开放合作和项目建设的全新热潮,展示“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的全新态势。
晨雾霭霭,鸥鹭翻飞。
极目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卧水间。
这是太湖,被称为“最江南”的一片烟波之地,多少年来,一代代无锡人在这里留下无数动人的传说。
南依太湖、北靠长江、东近上海、西接常州的滨湖区,位置绝佳,山川秀美,辖区内一半以上的面积是水,剩下四分之一是山,但在仅有的212平方公里土地上,滨湖却打造出了超百亿规模的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软件信息、旅游等产业,同时又积极布局未来赛道,凭借的就是“创新”精神。创新已融入滨湖的血脉成为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为了让全球更多的优质伙伴能看到、了解并留在滨湖,滨湖区在招商上探索创新,通过建设特色化产业园区、引入基金构建的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打造智慧化招商全流程等新举措,招引到诸多优秀的“产业种子”,播种在这片“科创沃土”上。
在11月8日的无锡滨湖金秋经贸洽谈会上,现场签约63个项目。其中,50亿元项目2个、30亿元项目3个、10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19个、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超500亿元。
签约项目产业聚焦新赛道、新业态,涵盖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影视等领域,为滨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么多的项目、这么多的优企,滨湖则利用打造的特色园区,将它们按领域、按赛道、按上下游结合形成产业链的方式,汇集到一起,产生“1+1>2”的聚集优势。
围绕着“五湾五城”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滨湖规划了60个特色产业园,今年已启动10个特色园区的建设:
◎聚焦合成生物、医疗器械的峰影合成生物产业园
◎聚焦数字经济、信创基础软硬件、车联网的申威信创产业园
◎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元宇宙的蠡湖未来城AI产业园
◎聚焦海空天装备技术的南泉民用航空产业园
◎聚焦超算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汇创算力数据产业园
◎聚焦高新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的孟村专精特新协同创新产业园
◎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的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
◎聚焦元宇宙、数字影视、创意设计的湖滨路元宇宙文创园
◎聚焦人工智能研发、装备制造的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
◎聚焦软件信息、信息安全、数字经济的夏家边数字科技园
截至目前,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已开工建设,汇创算力数据产业园、湖滨路元宇宙文创园为存量提升,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等其余6个园区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会上,围绕滨湖布局的新赛道,更是落地启动了总投资分别为51亿元、32亿元和10亿元的国际双碳未来产业社区(选址蠡园开发区)、低空经济生态先导园(选址山水城西林片区)、高性能医疗装备产业园(选址马山度假区)。这三个园区更将按照“一产一园”的要求,集中资源、前置招商、精准匹配,定制化打造产业社区。
“种子”项目有了、“耕地”园区建了,再引一股“活水”就能精准滴注、全面灌溉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未来产业,这股“活水”就是金融赋能。
当前,滨湖已与诸多资本累计合作设立市场化子基金共25支,合作规模近280亿元人民币。本次洽谈会上,更授予了6家基金公司“滨湖最佳基金合伙人”称号,它们分别是交银国际、沄柏资本、毅达资本、锡创投、复星创富和中肃资本。
此外,中电科信创基金、中科滨湖科创基金、交大量子科技创新基金3只基金也落地滨湖加持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25亿元,主要投资领域为信息安全、信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合成生物、光子芯片等产业。
而结合着滨湖产业资源,大会上还创新性地发布了释放政府和市场主体需求的五大招商应用场景:“文旅观光”“智慧城市”“零碳园区”“智改数转” “应急救援”;开放了十大合作领域:观光航线、数字演绎、数字孪生商圈、楼宇智慧管理、能耗综合管理平台、绿色能源替代、智慧工厂建设、企业数字化管理、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应急装备。这种向企业充分表达“我要什么”和“我有什么”的需求,为企业带来更明确的合作方向,找到更适合的发展机遇。
不止如此,在会议上发布的“招商一件事”平台,更是利用数字化方式打造了应用于“引-招-调-评-签-跟-服”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招商服务流程。
依托这些链接全国、全球的触角及创新性的数智化平台,滨湖将建立起一个招商引资的生态圈,为产业的升级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滨湖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把最好的环境留给了“最强大脑”;
滨湖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围绕这篇湖湾书写出了产业的“创新华章”。
近年来,滨湖高起点谋划“五湾五城”发展格局,以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红沙湾科学城、灵山湾生态城、九龙湾智造城的高标准建设,创新性地塑造出了独具“滨湖魅力”的产业气质和产业空间。
围绕着“五湾五城”的空间规划,滨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布局未来赛道,描绘出“543+X”产业的蓝图。
目前,5大优势产业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形成五大百亿产业集群;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龙头的数字影视产业集群已集聚企业超800家,带动三产增加值近百亿元。
未来产业的赛道上,滨湖更是成绩亮眼:
——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是无锡在光子芯片、量子科技领域布局的重大项目。目前,他们建设的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已经正式启用;
——“低空+”领域实现多场景应用——“空中赏樱”航线正式首航,医疗救济物资迅速转运,校园配送从“最后一公里”变“最后一百米”,无人机快递助农实现果品运输;
——位于滨湖的全球首家车载机器人供应商长广溪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唯一遵循IATF16949:2016国际汽车质量体系标准生产协作机器人的企业,已经打造出了5G+车规级“工控+工艺”智造闭环
……
布局新产业抢占未来赛道之时,滨湖区的原有产业也在忙着智转升级焕新竞争力: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直面电影产业变革,打造了一块长达44米、国内最大的“电影级巨幕拍摄屏”,并和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共建“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为中国虚拟拍摄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关键支撑;
——位于太湖一级流域保护区、曾经的“药谷”马山重新定位,以依山傍水的“绿色健康”为发展核心,依托马山国际健康旅游岛,转型重点发展医药研发服务、高端医疗器械、医疗康养等产业
……
纵观滨湖近年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创新,有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通过院所落地科技成果孵化创新型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保持传统领域竞争力,再通过关键产业不断引入“高精尖”“大而强”“优而美”的企业,持续创新产业动能,从而为未来发展打造出长久而澎湃的动力。
地处环太湖核心区域的滨湖,既要“保生态”又要“保经济”,“科技创新”注定是滨湖发展的灵魂。
这里聚集了整个无锡约90%的科研院所,有12家省部属科研院所、4家新型研发机构、 8个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7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
虽然自带“科创”属性,但如何把身边“富矿”转化为区域发展红利、打通“产学研用”任督二脉,是滨湖创新的灵魂所在。为此,滨湖区针对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六〇七所、七〇三所无锡分部、江南计算所等4个院所经济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组建了工作推进专班,持续跟进解决院所发展难题。
针对驻区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滨湖区又开创性地推出“湖湾院所联盟”,通过科技副总团项目选派一批高校院所中具有研发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专家、教授前往民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手把手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打通科研到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滨湖还鼓励科研院所信息共享,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技术需求,开展院院、院企相结合的技术攻关工程,努力让一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和成果加速落地。
在鼓励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氛围里,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显著代表之一,这个研究院不仅孵化了“5G射频第一股”卓胜微,还有慧易芯、沐创、源清动力等130多家高科技企业,微纳电子与系统芯片、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能源物联网等37个研究中心也相继落地。
而藏在数据背后的其实是一个个暖心动人的小故事:
2019年,在听觉系统检测、康复和认知方面有着重大科技成果的宫琴教授团队,在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的鼓励和支持下,踏上了成果转化的历程,并在无锡滨湖创立了清耳话声科技有限公司。
在宫琴的印象里,落地无锡的过程顺利得令人难以置信,研究院团队考察过宫琴实验室后,现场测试完样机很快就敲定结论:“宫老师你到我们那儿去吧,你开条件,我们全力帮助你!”
在院所和企业、区域的双向奔赴中,滨湖区催生出了“现象级”的院所经济。2023年,全区院所经济地方贡献达5.5亿元,同比增长37%。2024年上半年滨湖院所经济税收贡献达3.92亿元。
如今,滨湖的驻区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千个,累计交易额近亿元。
在优化营商环境、及时为企业疏忧解困方面,滨湖更是不遗余力地年年升级政策条款,从简化办事流程、加快审批效率、加大金融助企力度、提升法治化建设水平等方面,着力营造贴心的氛围环境。
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曾对全区营商环境提出过这样的要求:
——要让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在滨湖有“如鸟投林”的归属感、“如鱼得水”的获得感、“如沐春风”的幸福感;
——全面擦亮“滨至如归”营商品牌。
氛围创新的效果如何?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上半年,无锡市滨湖区新增企业2720户,平均每天新增32家经营主体,新增企业注册总资本近125亿元,其中注册超千万元以上企业302家。
滨湖之美,不限山水
创新之姿,引聚未来
迎着漫山遍野动人秋色走来的滨湖区
更加意气奋发、争先率先
来源:无锡市滨湖区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浦克承、李惠民、苏鲁
编辑: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