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摩根大通陈妍妮:连通全球与中国金融市场

企业   2024-08-23 13:00   美国  

(本文转载自观点新媒体,对原文略有编辑删减。)

近日,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妍妮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了摩根大通如何作为“桥梁”连通全球和中国金融市场,集团对科技的长期投入以及她对新质生产力的看法。


连通的桥梁

上半年,在技术革新和政策加持下,国内部分行业迸发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如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赛道,近年来自主品牌纷纷装船出海,运送到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地。


陈妍妮认为,中企出海是一个重新热起来的话题,新一波的中企出海可以总结为“三多”,即多战略、多路径和多行业


多战略层面,以前中国企业普遍都是将产品出口或者做OEM,以及采取找资源、买技术等出海模式,但现在明显更加重视品牌建设以及价值创造,有本地化运营、本地化管理,重视自研技术创新。


多路径层面,以前中国企业出海更多是找渠道或分销商,但今天需要在当地建立团队,建立独特的商业模式,比如通过并购、合资、投资自建,或者与供应商合作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全球化布局。


多行业的趋势也非常明显,从快消品到电池、汽车、娱乐、短视频,甚至医疗、云计算等,各行业都有突出的出海案例。


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20年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的直投中,非国有企业在存量中的占有率从19%提升到54%,也就是说,民企已经成为出海的生力军。


为什么中企要出海?他们的驱动力在哪里呢?


陈妍妮认为,第一是市场因素,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市场规模;第二,从系统、人才、支付模式、政策等角度看,提供了有利于国际企业投资和运营的环境;第三是成本因素的变化,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物流成本等。


摩根大通始终致力于服务跨国企业,包括中国的跨国企业,“无论是当地资本市场运作,还是贷款、支付、现金管理、投资等,我们从各个方面都能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避免'踩雷',能够专注于运营发展”。


“我们希望作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合作伙伴,一路陪伴企业的成长,也希望能够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降低在海外的风险,比如在汇率、利率等方面,找到当地合适的伙伴。”


陈妍妮表示,主流资本对于优质中企的韧性和未来利润增长以及全球化都保持期待。




陈妍妮
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

“我们希望作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合作伙伴,一路陪伴企业的成长,也希望能够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降低在海外的风险,比如在汇率、利率等方面,找到当地合适的伙伴。”


新质生产力

陈妍妮表示,关于新质生产力,目前政府的定调既包括技术层面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了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上而下的政策目标主要专注于支持战略性的新行业,包括新兴和先进制造业等。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有大家关注的人工智能等等。


我们预计新旧动能转化会持续进行,制造业和产业升级相较于其他领域会有更好的表现,或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之一。” 具体而言,能够适应数字化转型、满足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需求的行业可能有超预期表现。




摩根大通是一家科技公司?

陈妍妮表示:“在集团层面,我们认为摩根大通是一家金融机构,也是对科技投入非常重视的公司。”


“科技一直是我们的支柱,投资创新型解决方案,改善客户的体验,一直都是我们的发展重点。除了投行、商行、资管等业务条线层面,还包括支付系统、基础设施等层面,都需要技术投入。今年集团在科技上的投资预计达到170亿美元。”


她补充道,在人工智能方面,集团已经在超过400个应用场景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涵盖了支付、风险、市场、客户体验以及防欺诈等多个领域。举个例子,摩根大通利用AI工具帮助数千家企业客户将现金流管理所需要的人工削减了90%,支持企业的财务部门分析和预测现金流。


这些例子和数据足以看出摩根大通致力于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陈妍妮
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

“科技一直是我们的支柱,投资创新型解决方案,改善客户的体验,一直都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重要声明

本公众号旨在提供有关摩根大通的一般信息,而并非对任何服务或产品的推介或要约。不应将本公众号任何内容视为法规、税务、会计、投资或其他专业咨询建议。本公众号对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本公众号对发布的任何内容的变更不会另行通知,本公众号也没有义务更新已发布的任何内容。摩根大通集团和关联公司及其任何董事、管理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均不对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信息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摩根大通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为任何其它目的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

本公众号不支持私信交流,请勿私信任何讯息。

©2024年摩根大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