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寒假,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七(14)班利用周五课后服务社团课,开展第5次家校共育课——“冬至如期,美好将至”包饺子活动,让学生与父母一起擀面皮、包饺子、品美食,亲身了解中国传统习俗、体验本地饮食文化。
这是徐州市中小学开展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的缩影。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到创新多样的课程体系,从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到探索家校社共育新模式,随着“双减”政策深入实施,徐州市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帮助学生丰富课余生活,赋能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赢得广泛赞誉。
每到课后服务时段,徐州市苏堤路小学的戏曲社团、足球社团、轮滑社团、合唱社团、编程社团、科学实验社团等近30个社团都会吸引大批学生参与。丰富的内容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广阔舞台。
“我们坚持‘一级一案’,构建‘学生全生命周期健康发展’的课后服务育人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不断收集家长、学生及教师的反馈,以完善课后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苏堤路小学校长付军玲说。
在徐州,中小学课后服务早已不局限于单一的作业辅导,而是持续建构集学习、实践、成长于一体的课程体系。目前,徐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累计开发包含艺术、体育、科技、文化等12大类内容的4000余门课程。
日前,徐州市教育局在徐州展览馆举办“酷炫彭城 星耀双减”彭城集市活动,现场展示全市128所学校的191个课后服务项目成果,充分展现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徐州市云苑路小学依托教育部“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研究”课题,搭建校队社团。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参加喜爱的编程、C++项目练习,完成智能垃圾桶、云娃小导游AI、车牌识别道闸等实用的研究成果。该校正策划生成相关实验包,让对编程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更多学校学生学习。
桃园路小学开设DIY创意泥塑、巧手剪纸、七彩编织梦、刻瓷圣手、小小创客梦、桃园农家乐等特色社团课程,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美术、语文、历史、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知识魅力、锻炼动手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去年以来,徐州市鼓楼小学的学生们以汉代文物为灵感,运用3D打印与光敏印章等先进技术,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实用又美观的文创产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设计、绘画、组装、文案、销售等特长,分工合作、各展所能,在学科融合过程中参与文创产品制作展销,深化对汉代文化认识,锻炼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鼓楼区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在课后服务时段分层分类开展活动,以“固本+培优”,开展作业指导;以“必修+选修”,按需提供订单式课程列表;以“兴趣+特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如今,个性化服务成为徐州课后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提供分层分类的个性化服务方案。通过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特长培养等多种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涵盖生活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科技素养及专注力提升的五大类延时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参加不同的课程活动,充分展现自我、发展特长。
徐州市永安街小学鼓励学生选择红色主题手工作品、售卖徐州传统美食烙馍卷馓子、宣讲徐州烧烤文化等实践活动,展现“徐州人”“徐州情”“徐州味”的内涵。“我校依托省课程基地项目‘乡愁记忆:指向文化育人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创新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融入课后服务全过程。”该校校长颜拓说。
去年,徐州市教育局联合11个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经过材料评审、实地考察等程序,评定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等205家单位为徐州市首批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校外教育基地,助力学校开展多彩的育人活动。
近年来,徐州市教育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家长、社区、企业、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打造“15分钟教育实践圈”,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教育服务。
云龙区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科技馆、图书馆等场所,通过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亲身参与实践学习,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徐州市解放路小学与校外单位共建科普教育基地,深化科学教育实践。学生们在课后服务时间在徐州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参观、体验、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校还邀请院士、专家进校举办科普讲座,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依托奥体中心的位置优势,徐州市新元小学与体育部门合作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学生们在课后参加篮球、足球、手球等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泉山区在课后服务中加大科学教育资源供给,建立15个校外科技教育基地。通过引进校外科技类培训机构,在多所学校开设人工智能、火星车、无人机等课程,让学生在科技海洋中畅游,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引入非遗徐州琴书课程,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校培训,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焕发新的生机,专业、高效地开展琴书课程,让学生在欣赏、学习徐州琴书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我们将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增强家校合作和社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徐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李宁表示,徐州社会各界将为孩子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的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素材来源:新华日报
审核发布: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