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剧,“轧闹猛”!这场展演让苏州小剧场“气候变暖”

文化   2024-10-03 15:08   北京  
元末明初,
“百戏之祖”昆曲在江南水乡苏州的
草台乡间、楼船水榭上婉转唱响;
600多年后的如今,
昆曲得以和评弹、芭蕾、梨园戏
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厅的阶梯上流转共舞,
南北曲调,中西经典,戏剧无界,
百转千回间,掌声雷动。
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
暨江南小剧场秋季演出季
也由此拉开序幕。

开幕表演《花好月圆戏共情》

9月13日至23日,共11天时间里,23部小剧场优秀剧目在苏州的7家剧场演出。这座孕育昆曲的城市,以戏剧为黏合剂,让传统与现代、古老与年轻深度交融;这座文旅产业发展兴旺的现代化都市,以剧场为书签,让戏迷们在这场展演中共同翻阅名为“苏州”的这本书册,感受富有青春活力的城市文化品格。

“小剧场戏剧汇聚着蓬勃的创作力量,积蓄着无限的观众能量。”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在开幕式中表示,希望通过持续举办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积极深化传统与现代、戏剧与生活、文化与旅游的相融相合,展现戏剧工作者以文化为重要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担当和精神风貌。



传统与现代交融

戏曲在小剧场放异彩

和去年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相比,本届展演小剧场戏曲剧目显著增多,达到了8部——京剧《吝啬鬼》《王者俄狄》、昆剧《千年一叹》《明月几时》、粤剧《帝女花·一念》、扬剧《千里江山》、桂剧《花桥荣记》、锡剧《红豆》。

这些小剧场戏曲剧目各美其美,从题材、形态,或是从风格、气质上打破现有的主流戏曲创作模式,寻求戏曲的多元样态,在传统的表演中追求从内容到形式的新解读、新创造,从而令观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戏曲体验。

京剧《王者俄狄》剧照

一边是扣人心弦的急急风锣鼓,转而为踽踽独行、质问天地的悲怆唱念……由翁国生扮演的“俄狄浦斯王”甩出近三米红色水袖,翻飞舞动间,台下叫好声不断,这部诞生于2007年的京剧《王者俄狄》在苏州完成了它的第289场演出。在演后谈环节,翁国生介绍,他采用京剧武生、官生、落魄穷生等不同行当来全新塑造“俄狄王”,并运用“高拨子”“流水快板”“唢呐导板”等京剧传统唱腔来诠释其复杂内心。京剧精彩绝伦的表演技巧和古希腊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心灵激荡共存一体,让这部作品享誉海内外。

虽然已经演出十余年,翁国生仍然希望这部戏不断打磨创演下去,“最终成为一部常演常新的‘吃饭’的戏,一部品牌戏,一部市场戏。”

京剧《吝啬鬼》剧照

同样改编自西方名作的还有京剧《吝啬鬼》,北京京剧院将17世纪喜剧家莫里哀同名名剧搬进了小剧场。当中国的阿巴贡“贡老爷”和拟人化的金子相拥跳起“爱的华尔兹”,其贪婪姿态溢于言表,观众发出笑声阵阵;当“贡老爷”抱怨家里灯太亮,直白说出“现在都讲究节能环保,开这么亮干嘛!”,其吝啬本性便立马站住了脚,也让观众在品味传统的同时多了一份意想不到的趣味和惊喜。

简短明了的剧情、新颖诙谐的表演、传统又不失现代的亲切感,西方四大吝啬鬼之一“阿巴贡”自此成功实现了中式转化,鲜活地“立”在了京剧艺术的舞台上。“贡老爷”扮演者梅庆羊表示,所有这些巧思的设置,都是为了把更多年轻观众带进剧场来。对定位于喜剧的《吝啬鬼》来说,观众贯穿全程的起伏笑声,就是对演出最直接的肯定。

昆剧《千年一叹》 剧照

昆剧《千年一叹》中,水浒之悲壮、西厢之欢愉、个人命运之哀歌,三梦交织;舞台中央的红色木框,似无法挣脱的囚笼、似虚空的人生戏台、又似张生跳墙的西墙。该剧独特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不断引导观众对个体命运与存在意义进行叩问。“没有对人性深入的思考,只是单纯的体量小,不能称为小剧场戏曲。小剧场戏曲一定是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值得反思的东西。”编剧周琰表示,如今单一叙事结构下的才子佳人大团圆故事满足不了年轻观众的观剧需求,因此她在创作时会从现代视角切入,这样才能让作品和现代观众产生精神共鸣。

一级编剧、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余青峰深耕小剧场戏曲创作6年,《玉天仙》《明月几时》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他看来,小剧场是实验空间,是为了打破困境,实现突围,重在实验和创新,近距离、沉浸式地与当代人的情感接轨。他表示,小剧场戏曲在创作时,选材要“贼”、用力要准、形式活泼、有情有趣,这样才能小而巧、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深。因此,小剧场戏曲并不小,大的是创意、是情怀、是市场。



芥子纳须弥

小剧场话剧演绎人生百味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本届展演,既有《晚安,妈妈》《比萨斜塔》《不亦说乎》《二月廿九》等在笑与泪之间演绎生活的酸甜苦辣,《12.3坪》《一水之遥》《邬达克》《大桥风景》等立足时代发展书写城市记忆,也有话剧《夜晚的潜水艇》、舞剧《可以亭》、话剧《朱尔旦》、话剧《七日告白》等立意深刻且内容创新独特的作品。

话剧《大桥风景》剧照

话剧《大桥风景》讲述南京市民和长江大桥深厚独特的感情,在有真实人物原型的演员们动人演绎下,小剧场里充满温情。“我们不仅看到舞台上所呈现的散点式的风景,也看到大桥所折射的岁月的风景、时代的风景、人生的风景,这就是这部戏的价值。”著名剧作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誉编剧王俭认为,这正是现实主义题材话剧创作的意义,“新时代的小剧场戏剧需要这样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也特别需要给普通人、建设者一些特写”。

儿童剧《鹬·蚌·鱼》、皮影戏《九色鹿》《人鱼姑娘》则让广大少年儿童观众放飞童心,把小剧场打造成了“造梦空间”。

儿童剧《鹬·蚌·鱼》剧照

伴随着空灵婉转的音乐响起,水中生物共生共舞,与一顶斗笠下的渔夫遥相辉映,让小观众们沉浸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人间山水画之中,温婉雅致,妙趣横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作品《鹬·蚌·鱼》全程没有台词,用精妙的肢体动作把传统故事搬上舞台,让小观众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主任、一级导演毛尔南表示,中国儿艺非常重视小剧场作品的实验性特点和突破儿童戏剧边界的更多可能性,“《鹬·蚌·鱼》对传统故事进行了全新现代的理解和开掘,通过探讨人类和环境和谐相处的主题,让传统成语和现代的孩子建立起了连接。”



尘埃藏大千

小剧场撬动文旅大空间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小剧场、演艺新空间(含小型音乐现场livehouse)票房较2019年增长四倍以上,其中,长三角地区剧场类演出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江苏为全国剧场类演出票房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剧目数量和演出场次仍保持上升态势,专业剧场、小剧场以及新空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2.21%。

江苏的小剧场发展何以“遥遥领先”?2021年底,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全省小剧场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布局打造街头巷尾的公益性小剧场,让更多的文艺爱好者有场地排练、有舞台表演、有机会出彩”。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民介绍,指导意见出台后不久便成立了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打造小剧场剧本创作、排练、剧场匹配、常态演出的小剧场剧目创作孵化链条,从小剧场的空间建设、剧目生产、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156座,总座席数约25万个。

江苏省演艺集团创作研发部编剧邓天乐参加了与展演同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剧协小剧场戏剧创演人才培训班,收获颇丰,在她看来:“小剧场为我们青年戏剧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江苏作为国内率先探索小剧场建设的省份,让许多90后编剧的成长得益于此。”邓天乐说。

第四届中国剧协小剧场戏剧创演人才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近年来,苏州大力培育“江南小剧场”品牌,目前已升级打造小剧场百余个。这些小巧而精致的空间,如同散落在古城各处的珍珠,串联起苏州的文化脉络,搭载起昆曲、评弹、苏剧等传统戏剧样态,亦将交响乐、芭蕾舞等现代艺术形式囊括其中。

苏州保利大剧院总经理王鹏飞表示,这次展演中很多剧目一票难求,小剧场戏曲尤其火爆,这和苏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昆曲和评弹在此发源并繁荣发展,苏州人有看戏的传统和习惯”。苏州的各大剧院也持续通过引进高质量舞台艺术作品,推动城市文旅消费。

本次展演的活动套章

在这场展演中,观众在戏剧开演前集章打卡成为独特的观剧仪式感。只见贴着序号的印章在大家手中有序传递,有人一手翻着厚厚的本子,一手拿着章,小心翼翼一按,待5个印章按照顺序盖完,一个色彩鲜艳明亮、包含苏州城市元素和本次展演戏剧元素的印章图案便形成了。这个图案也成为观众本子上来自全国各地各大景点、博物馆等地打卡点的数百个印章之一,每个图案背后都是美好回忆。

戏迷向记者展示用来集章的本子

鼓楼西剧场副总经理李国杰介绍,在鼓楼西剧场也有这样的打卡方式,同时在剧场的咖啡厅里会准备和剧目相关的特调饮品,深受年轻人欢迎,“这说明对观众而言,看戏是一种生活方式,走进剧场不只是为了观剧,更期待获得多样的戏剧文化体验。”

舞剧《可以亭》快闪

话剧《夜晚的潜水艇》主创见面会

泉州木偶剧团快闪

此次展演,观演边界被打破,戏迷们在书店、商圈、校园、街头巷尾,敲开了一个又一个“More than theatre”的戏剧彩蛋。

淡雅轻盈的服装造型、灵动又不失坚定的肢体语汇淡化了古今界限,舞剧《可以亭》突破个体内心的“围城”,快闪进人流密集处,传达跨越时空的普世性思考;根据青年作家陈春成同名短篇小说集改编的单人话剧《夜晚的潜水艇》颇具人气,主创团队走进西交利物浦大学分享一个少年的奇想与挣扎;十指悬丝演绎百态人生,泉州木偶剧团亮相苏州中心商场,引得观众纷纷驻足欣赏。

“小而美”的多样性演出与日常紧密结合,延长观众的驻留时间,丰富观众多元文化体验,深度实现舞台艺术与生活消费的多向融合,激发业态动能。

回过头看,什么叫小剧场?简单概括就是“小、深、精、广”,如何在“小舞台”,打造“深内容”,提供“精表演”,吸引“广观众”,将是各地小剧场未来生长的新课题。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记者 | 王丽

编辑 | 王丽

投稿邮箱 | zgwywxw@126.com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艺网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是中国文艺第一门户网站,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主流文艺传媒,改版升级后由新闻资讯型网站转型为综合应用大型网络平台,成为“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的综合应用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