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会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文艺界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为充分反映文艺界学习贯彻的举措和成效,中国文艺网开设“江山壮丽颂改革 人民豪迈奔发展——文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刊发文艺界专家学者结合各自领域“谈体会、强信心,谋事业、话发展”的文章,以理论创新引领文艺实践创新,凝聚文艺事业奋进力量。
🖊 文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主权AI与国家文化符号:打破壁垒的未来之路
舒勇
全国政协委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多处提及“人工智能”。如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求“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要求“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方面,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主权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是新时代国家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主权人工智能”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后被频繁提到的概念。它指的是,国家支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用符合本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等的数据训练大模型,支持本地产品形成生态系统等,并且符合本国的主流价值观。通俗地说,就是借助AI编纂整个国家的文化、社会智慧、常识、历史等各类数据。“每个国家都需要建立主权AI来实现智慧的生产”。
事实上AI已经成为了国家认同和连续性的一部分,是新时代下国家主权的延伸。因此,构建主权AI基础设施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同时主权人工智能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利用自己的基础设施和数据生产人工智能的能力。
这些年,我通过人工智能的连续性创作,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必须建立“基础设施”,不断将我国文化、语言融入到大语言模型之中。尽管当前国际局势复杂,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着超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同时,越多的数据、场景,越能让大模型更实用。
打造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是构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的有效方式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为我们文艺工作者如何通过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构建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指明了方向。
构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既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文艺以及社情民意等多个领域,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作深入持久的研究推进,需要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共同参与,更需要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进行富于激情的艺术创造创新。
国家文化符号塑造和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构建在社会运行中是一个彼此蕴含、相互促进的有机过程,打造新的国家文化符号可以生动地转化为话语叙事体系中的基本理念;同时,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也能够演化成国家文化符号,甚至是超级文化符号。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推动构建新时代国家文化标识体系
《命运之舟》雕塑作品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编辑 | 贾岩
投稿邮箱 | zgwyw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