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这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立冬的名称来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解释:“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天气逐渐变冷,万物进入休眠状态,准备迎接寒冷的冬季。
立冬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当时人们根据天文观测和自然现象来划分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立冬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
立冬不仅是冬季开始的标志,也代表着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时节。在古代,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和活动来庆祝和迎接冬季的到来。
立冬时节,人们会进行“补冬”活动,即通过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滋养身心,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冷。在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南方,则有吃鸡鸭鱼肉的习俗。
迎冬:拜祖先、备冬衣
在民间,百姓备好冬衣,以防御接下来的冬寒。此外,还以时令佳品向祖先祭祀,祈求上苍保佑来年的丰收。据《清嘉录》记载,到了清代,立冬之日,士大夫在家拜贺长辈尊者,还互相出去拜谒。男女老少都要更换新衣,相互作揖行礼,谓之“拜冬”。
写冬:邂逅初冬的诗意
立冬的独特美景,是诗人争相描写的主题。陆文圭的“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描绘了秋末冬初的黄花落叶之美;仇远的“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道出了一幅南国立冬的优美画面,给人与众不同之感。
补冬:吃饺子、酿黄酒
民间谚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人们习惯在立冬这天吃饺子。在绍兴,立冬酿黄酒是传统习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立冬后,气温逐渐降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较大。在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此时,养生变得尤为重要。
养生最重要的是养肾防寒,在调养方面,以温补为主。在饮食方面,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冬季饮食宜温热,以滋阴潜阳、补充热量为主。推荐食用羊肉、牛肉、鸡肉、鲫鱼等温补食物,以及萝卜、土豆、山药等根茎类蔬菜。同时,多喝温开水和汤类,如鸡汤、骨头汤等,有助于保持身体温暖和补充水分。避免食用生冷和黏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立冬到,寒意浓。会小计温馨提醒:注意保暖,及时添衣,别让寒冷侵袭身体。饮食上可适当增加温热滋补食物。出行注意防滑,老人小孩尤其要小心。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睡眠,愿你立冬安康,温暖过冬。
主编 | 厚昱辰、郝馨语
审核 | 张静仪、侯迎福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字 | 宣传部
排版 | 赵梓伊
会计学院团委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