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是国际老板节
一个属于世界企业家的节日
对深圳人来说
这样一个“老板节”别有意味
因为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
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约每五个深圳人,就有一位“老板”
深圳还设立了“深圳企业家日”
这里不仅诞生了
一批知名的巨无霸企业
更生长着无数的小微企业
在深圳
90%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
“深圳的特产早就不是荔枝了,今天深圳在全球最著名的‘特产’是企业家。”
今天就一起来听听
几个“深圳老板”的故事
当老板,赚“老板们”的钱
那一年,李业康坐在深圳电视台的演播室里,接受该台记者的采访。彼时的他,不但创办了两家公司,拥有数千万身家,还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并在深圳本地报纸上连载。
李业康
摄像机前侃侃而谈的他,脑海里一幕一幕浮现的,是当年他刚来深圳求职时,在深圳街头彷徨无助的情景。
1996年3月,李业康从部队退伍回到湖南新邵县农村老家。没有合适的事情可做,他决定来深圳闯一闯。那时老家有不少亲戚老乡在深圳坂田一带打工,李业康打算先投奔他们。
长途大巴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深圳,在石岩一个叫水田收费站的地方停了下来。由于收费站要收7块钱的过路费,司机为了省钱,不肯往前走了,骗他说坂田到了,快下车吧。
李业康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下了车。由于十几个小时没吃东西,他已经饿得不行,到路边小店买了一块钱的方便面充饥,再一打听,这里离坂田还有三块钱的车程,可他的口袋里已经只有两块钱了,这可怎么办?他着急地找到了一辆开往布吉的公交车,但因车费不够,被赶了下来。
他连老乡的电话都没有,借钱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没办法,他决定先就地找份工作再说。
还好,凭当过兵的经历,他没费多少周折,就在石岩一家工厂当上了保安,每月500元。尽管工资不算高,但好歹有了安身之地。
由于他喜欢看书,一个偶然的机缘,李业康就实现了“从蓝领到白领”的跨越,被很快调进了人事部,并从8人一间的宿舍搬进了两人一间的宿舍。半年多工夫,李业康就做到了公司人事部主管,工资也涨到了1600元。
不安分的李业康,这时候却突然想要辞职了。原来,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消息,龙华清湖一家台资企业需要招聘一名企业内刊主编。李业康觉得这份工作更适合自己,于是偷偷跑去应聘,被选中了。
干了一段时间,他再次“折腾”自己,辞职,和朋友一起租了间小店面,办起了一家作坊式的小模具加工厂。他想着打工不是出路,有机会还是要自己当老板。
不巧的是,李业康进入这个行业时正碰上全球经济不景气,订单下滑得厉害。后来,他又和朋友一起到布吉坂田开办塑胶制品工厂,但生意还是不行。一天,他和朋友喝酒,在聊到什么样的人的钱最好赚这个话题时,朋友脱口而出:“肯定是老板的钱最好赚了,你看那些房东,不就是在赚我们这些小老板的钱吗?”一句话点拨了李业康。
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厂房处于空置状态,以极低的价格就能租下来。于是,他东拼西凑借了一笔钱,再找到几个朋友,联手租下了龙华的一栋四层小工厂。然后,将厂房进行重新切割装修,租给那些刚刚创业的小老板。
那时候互联网新媒体还没有兴起,由于他舍得在报纸上花钱打广告,他的厂房很快就一租而空,在免租期内,李业康就足足挣了十万块钱。那个时候深圳的房价才四五千块一个平方米,十万块是一笔不算小的数目。
李业康就这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安分的李业康并不仅仅满足于当上“二房东”。周边的一些人眼见他发了财,也纷纷效仿他当起了“先批发再零售”的“二房东”,行业竞争开始变得激烈。李业康开创了一种“工厂物业经营”的理念,即不只是收房租,还在公司成立了保安、清洁等部门,为租户提供各种服务以收取管理费,由收房租赚差价的“二房东”,变成了为租户排忧解难的“大管家”。
“老板意味着责任,
所以我不敢轻易松懈”
作为深圳一家建筑工程公司老板,李大荣说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国际老板节”这个节日,不过他说,“老板这个词接地气,听来很亲切。”
当老板需要一种冒险精神,而李大荣的气质里恰好就有一种敢闯敢干的冒险家精神。
李大荣
早在1994年,20出头的他,就敢于带着介绍信、学生证和学校校报的记者证,孤身一人,背着几本文学书籍,怀揣父亲给的50块钱,深入大巴山、米仓山腹地探险。每走一个乡镇或者村子,他就让当地政府或者村委会在旅行日记本上盖下公章。在那儿,他看到了险峻的高山、密林与村落,也见识了飞禽走兽、淳朴的山民与粗鲁、狡诈兼而有之的乡镇二流子。回到家中,他身上居然多出了几十块钱。那是因为走到最后,他受到了当地人们英雄般的接待。在达县金石乡,乡党委张书记与鲁乡长分别给了他20块钱,让他在路上买水喝。
而另一个方向的“流浪”,则是几年后,他来到深圳闯荡。
“刚到深圳那阵,确实挺艰难的,身上没什么钱,人生地不熟,有时很苦闷。不过好在那时年轻,还是能吃苦,也有一股子闯劲。”
来到深圳后,李大荣辗转了好几家公司,最终在当时的龙岗报落下脚来,成为一名媒体人。对热爱阅读与写作的他来说,干新闻也算是得偿所愿。
他曾向记者说起他与深圳由一句口号引起的最初机缘:“1984年,我10岁,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大阅兵时的一张图片。图片中,一辆彩车上出现了一幅醒目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本来只对庆典现场的各种阅兵武器感兴趣,但是,当父亲一遍又一遍将这句口号念了出来,我也就将它记住了。”
被记住的还有“深圳”这个地名。
李大荣老家在四川仪陇,父亲是乡村教师。有时候,父亲会从学校带些书报回来。有空的时候,他也会跟孩子讲一讲外面的故事。
少年李大荣不知道,有一天,他会来到“出品”这个口号的城市。
“我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不一定就是这句口号所吸引的,但在各种关于深圳的观念与口号中,这一句是最打动我的。”
大约是2000年左右,李大荣从龙岗报离职,挂靠到深圳建筑装饰集团、市政总公司等单位做项目经理。人生由此开启新的赛道。
数年后,李大荣自立门户,创办了自己的名叫三江盈的建筑工程公司,业务遍及深圳、山东、云南、内蒙古等地——这是一次巨大的转型,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终于开始成为深圳众多“老板”中的一员了。
“我们建房子,修道路,做装修和幕墙,也搞智能化、绿化景观、体育场地、钢结构,还搞设计,凡是与建筑相关联的,几乎都做。我们的准则与追求目标是:向全社会提供性价比最优的建筑施工产品。”
其中,他在蛇口接的一个大型楼盘的装饰装修项目,离曾经的华苑酒家并不远。他把它看成是自己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奇妙缘分。
李大荣(左一)与员工讨论施工方案
“创业并不容易,‘老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员工叫你一声‘老板’,是意味着老板要为员工的生计负责的。老板意味着责任,所以我不敢轻易松懈。”李大荣说。
深圳是“90后”创业者的最爱
如今,深圳出现了不少“90后”老板,左玲就是其中一位。
“90后”女孩左玲称得上是一个“深三代”。“爷爷很早就从福建来到了深圳,做点生意。父亲也在深圳做生意,所以,我选择创业,其实也算是传承了家里的这种基因。”
左玲大学里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她说,“初中在景秀中学读,那时候就喜欢写写画画,老师还夸我的画很有创意。所以上大学我就选了服装设计。女孩子总是爱美的嘛,那时我就想,要设计很多美美的衣服和裙子。”
毕业后,左玲如愿以偿进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师。
但工作了一年多,她就从公司辞了职——她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自己当老板,不但做服装设计,还进行礼品包装等各种创意设计。
“设计是我的专业,但是,我慢慢发现做设计非常辛苦,压力非常大。经常要加班改设计方案,要跑客户,行业竞争也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左玲回忆说,“那一段时间,我因为经常加班,经常需要喝咖啡提神,有时改设计方案、接触客户等也都在咖啡店进行。我很喜欢那种有情调的氛围,听听轻音乐,喝喝咖啡,整个人就放空了不少,做事效率也提高了。有一天,从咖啡店里出来,望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想,既然这样,何不自己来开一家咖啡店呢?”
凑巧的是,恰好她的一个中学同学从美国留学回来,一次聚会中她谈到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没想到同学也有此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在深圳开起了咖啡店。左玲就这样换了赛道,从设计公司老板变成了咖啡店主。她还发挥她的设计专业所长,将盘下的咖啡店布置得特别有格调。
左玲
咖啡店不仅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还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一个社交场所。如今年轻人喝咖啡不仅是为了“提神醒脑”,他们更重视咖啡馆的不同口味风格和创意空间设计。咖啡馆已成深圳年轻人满足约见好友、补充能量、感悟生活等不同个性需求的所在。
“说来也很有趣,一些顾客因为常来店里喝咖啡,彼此间成了朋友。”
左玲很享受这种生活。咖啡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一口气开起了五六家连锁咖啡店,遍布在福田、南山、龙岗等地。她甚至一度设想,将自己的咖啡店打造成在深圳年轻人当中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
“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生意一下子降了很多。客人越来越少,每天的营业额越来越低,一到晚上盘点时心里就很慌,因为房租、人工成本是固定的。”挺了一段时间,她和合伙人商量,决定只留下一家店,将其他的连锁店全部转让出去。
条条道路通“老板”。咖啡店关张后,左玲和合伙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赛道:做糕点等轻享食品,重新当起了“老板”。
“有了上一次咖啡店的关店教训,我们这次创业是采取工厂+网络销售的模式,有自己的实体工厂,然后通过电商进行网络销售。比起开实体店,更有成本优势,也更能控制风险。“左玲对记者说。
谈到自己的几次创业转型,左玲说,就她的观察,身边很多深二代、深三代在毕业后选择留学或创业,其中不少留学回来后也选择了创业,总之成为工薪族的比较少。“我创业,家里人也是很支持的,我第一次创业的启动资金就是家里给的。”左玲说,相比起来,这些深二代创业时不必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先得辛辛苦苦打拼积蓄创业资金,而是能获得家里支持,这样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也节约了创业的时间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
在深圳,“90后”正成为“创业新物种”
36氪和百度手机助手曾联合
对“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
进行的线上调研显示
深圳是“90后”创业者的最爱
在全国“90后”互联网创业者中
深圳占比达33.87%
你听说过“国际老板节”吗?
你觉得深圳“老板”密度如何?
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来源 | 晶报 受访者供图
记者 | 李跃
编辑 | 蔡玫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