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
荷破叶犹青
寒露至,秋意浓
让我们一起探寻“寒露”的秘密吧!
寒露节气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所以叫做寒露。
人说“一年之茶在于秋”,在这秋意渐深的天气里,闲下来时捧一杯热茶,暖身又暖心,而寒露节气就该喝一杯寒露茶。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古人诗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九雌十雄”的谚语。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一侯鸿雁来宾
“来宾”是飞来旅宿的意思,寒露时最后一批大雁带着刚学会飞翔的小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躲避寒流,向南迁移。
“雀”泛指小鸟,“大水”指大海,小鸟害怕寒冷很少出来,恰逢深秋海边蛤蜊盛产,贝壳条纹和颜色很像鸟儿,古人就误以为是小鸟变的。
黄华指菊花,古代“华”同“花”,深秋百花丛中,菊花盛开越发艳丽、旺盛。
寒露深秋夜长天,
水结珠儿百草间。
荷花虽破叶千面,
明日清晨采藕莲。
《 池上 》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简介:介绍了秋分、寒露、霜降的时间和自然现象、习俗、节气、古诗等。秋分:每年的9月22日——24日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气温不断降低。寒露:每年10月7日——9日之间,意味着进入深秋时节。霜降:每年的10月22日——23日之间,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绘本中讲述了秋分、寒露、霜降的习俗。通过故事,孩子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在寒露这天,人们会做什么事情、吃什么食物,更好地领略节气的魅力。
“寒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寒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寒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
过了寒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此时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寒露时节,虽然白天的气温较为适宜,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睡卧不可贪凉,所谓“寒露勿露脚,早晚要叮咛”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了解自然的一道桥梁。幼儿认识寒露,了解其风俗习惯,不仅加深幼儿对“寒露”节气的理解,感受自然的至真至美和生活的浓浓趣味,也在节气时令的指引下更智慧的去探索和生活,也让二十四节气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寒露时节,秋意渐重。
愿阳光育才幼儿园的宝贝们,
都能掌心握有爱的温度,
不曾惧怕秋的寒凉。
每一个节气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
下一个节气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