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宋农︱甜甜美美
据北京晚报此前报道,在北京南六环附近的一家商场B1层,位于中庭区域的“俄罗斯商品馆”十分醒目。
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巧克力、奶制品、肉制品、蜂蜜酒水等商品。商品包装上印有大量俄文,搭配异域风情图片,店内还循环播放俄语歌曲。
发现,肉制品货架上的一款“喀秋莎”盘肠,生产商为绥芬河一家食品公司,产地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此外,店内主推的各种“软列巴”“大列巴”等面包,从包装标签上看,也均为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搜索发现,在不完全统计下,北京已有数十家“俄罗斯商品馆”,分布在丰台、东城、房山、大兴等多个区域。“尝尝俄罗斯啥味儿”,是不少消费者购物的动机。出于好奇采购一番,拿回家中,却发现许多商品在俄罗斯“查无此货”,或实为地道国产。
“俄罗斯商品馆”遍地开花
注意到,类似的“俄罗斯商品馆”除北京外,在广州、成都、长沙等多个城市也广泛存在。一眼望去,这些店铺不约而同采用“蓝底白字”的装潢风格,相似度极高。数据显示,国内现存俄罗斯商品相关企业3532家,近两年相关企业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12月18日,累计注册841家,已超2023年全年注册量。
此外,俄罗斯商品相关企业的地域分布聚集性较强,大多聚集在北方地区,且超八成企业分布在黑龙江省,其中牡丹江市今年累计注册超500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关键在于,每款商品是否明确标注生产商、产地等信息。”中消协律师团成员、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表示。如果商家故意将某非进口商品宣传为进口商品,可能会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局投诉。如果标注明确,应该说履行了告知义务,没有虚标。
这就是这些店铺的“巧妙”之处,在装潢、营销等方面煞费苦心,从整体打造“正宗俄式”的印象,持续加深消费者的认知,令消费者误以为店内所有商品均为进口,从而在选购时忽视对具体信息的查看。但深究起来,可能又未必存在实际违法的情况。
注意到,一些国产商品的包装上,还会注明“俄罗斯式”“俄罗斯风味”等字样,而“俄罗斯”三个字较大,“风味”则小小的缀在旁边。李斌称,说明一些商品有“打擦边球”之嫌,“毕竟中国也是可以生产俄罗斯风味的食品的。”他建议,消费者选购时还是要仔细查看每款产品的外包装,从生产商、经销商、产地,包括配料表等信息中判断,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 北京晚报 中国青年报、成都日报
如果你也遇到问题需要咨询或者投诉,请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重庆市“民呼我为”提交反映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