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云南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越走越稳!

文摘   2025-02-04 23:55   云南  




云上梯田,风和日丽;梦想红河,万物勃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云南考察调研,多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云南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族儿女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勇挑重担、苦干实干,以转型为笔、开放为墨、绿色为纸、团结为砚、产业为锋,绘就了一幅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壮美画卷,谱写了新时代发展的奋进篇章。

远眺南湖 佴斌


转型之路:破旧立新的蝶变之旅


红河,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亦是云南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工业面临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技术与人才基础薄弱等困境。

面对挑战,红河州毅然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低碳转型。一场意义深远的转型变革悄然拉开帷幕。

 
全产业链数字化运营管控展示平台


走进某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锡业分公司,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成功构建以5G、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该公司不仅攻克了锡冶炼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等难题,而且产能从每年5万吨升至7万吨,占据全球年产能的四分之一,创造了世界锡冶炼史上的多项新纪录。

无独有偶,开远市独辟蹊径,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推动现代高效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焕发全新活力;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个旧,秉持破立并举的智慧,在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方面频传捷报,取得重大突破……红河上下一心,以“转”赋能、以“升”聚力,赋予传统产业新动能,凝聚发展新力量。

 
智能化生产线


美科48GW单晶硅项目工程一期和配套的邦德石英坩埚项目建成投产;年产193万吨低碳铝(一期)等重大项目初步具备投产条件,上下游配套企业陆续签约入驻,实现集群成链;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同时,红河州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聚力推动绿色铝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12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各产业链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绿色现代化工业体系正加速形成。

传统产业华丽转身,新兴产业蓬勃崛起。红河,正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决心拥抱转型发展,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向着更具活力与希望的未来大步迈进。


开放之门:内外融通拓展发展天地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倾洒在南溪河上,河口瑶族自治县公路口岸上便开启了车水马龙的忙碌模式,一辆辆载货车辆鱼贯排列,等待通关。

不远处,河口县边民互市二级交易市场同样人声鼎沸。自2016年云南省首个边民互市业务改革试点落地河口口岸,河口口岸便日益繁盛,特别是近年来创新推行“党组织领办公司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新模式,以党组织领办规范互市贸易,推动实现组织强、服务优、企业兴、边民富,带动边民增收致富。2024年1月至11月,全州边民互市贸易额完成18.8亿元。

 
中越货运列车


2015年1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先后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努力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希望。

作为云南沿边开放的重要前沿,红河州牢记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走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改革创新活力扑面而来。2019年8月成立以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全力推进147项国家和省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诸多创新成果斐然,“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案例获海关总署备案认可,云南省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成立,首张边民互市交易增值税发票开出。

 
弥蒙高铁和谐号动车与昆玉河铁路、滇越铁路列车相遇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红河州坚持以开放破局,全力推进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全域口岸智慧化建设,高速铁路连通粤港澳;以沿边产业园区引领红河全域开放,深化“口岸腹地一体化”联动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拓展到全州范围;南溪河联检大楼正式启用,中越铁路“一箱到底、重出重进”专列成功运行,河口口岸首次实现中泰跨境集装箱运输;首次以市场化方式成功举办中越(红河)边境经济贸易旅游交易会,吸引16个国家932户企业参展参会……如今的红河,已然成为开放的新高地。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目前,红河州已与80余个国家及地区发生贸易往来。2024年1月至11月,红河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360.9万吨、货值235.24亿元,分别增长38.7%、50.1%。


绿色之韵:山水着墨晕染发展底色


在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隐匿于云海梯田深处,宛如遗世明珠,散发古朴迷人光芒。

 
阿者科村


过去,因贫困与发展的矛盾,阿者科村传统“蘑菇房”无力修缮、破败不堪,年轻劳动力外流,村落面临“空心化”危机,梯田也面临弃耕。2018年,元阳县人民政府和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共同编制实施的“阿者科计划”,如一道曙光,为村子指明方向。

“以前守着梯田苦熬,现在大不一样,游客越来越多,收入也上涨了。”阿者科村村民高美华说,在“阿者科计划”的推动下,村民纷纷回村,重拾传统技艺,当导游、做民宿管家、开农家乐。如今,阿者科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还荣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9.4万元。

 

分红大会上阿者科村村民喜笑颜开


不只是阿者科村,红河州坚持向生态文明要效益,让绿色赋能未来,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好生态、好山水成为“有价之宝”。

红河州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红河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机制,提升生态治理能力,成立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印发《红河州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及“作战方案”,生态环境保护“四梁八柱”渐趋完善。同时,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林权制度等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红河画卷徐徐展开。

 
水畅岸美的甸溪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红河州在全省率先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77.2%;“屏邑碳票”成为全国首家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县级林业碳票;异龙湖实现“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3.9%提高至2023年的59.2%……一项项佳绩,彰显红河州以绿色低碳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力求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奋进足迹。



团结之花:共绘多彩和谐幸福画卷


“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谆谆嘱托,红河干部群众牢记在心。

10年间,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州工作大局的突出位置,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定位,一以贯之、大力推进,带领全州各族儿女同心与共,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以实际行动绘制出一幅多彩和谐幸福的民族团结画卷。

 
开远各族学生共绘民族团结长卷


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龙凤村,布朗族群众刀正华家中珍藏着两张全家福照片。第一张全家福照片,是1998年从大山搬到村里后,一家人站在新建的石棉瓦木棚房前拍的;第二张全家福照片拍摄于2020年,当时家里已建起二层小楼,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停着一辆新买的摩托车,一家人笑意盈盈。两张照片的时空交错,正是全州各族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创造人间奇迹的生动写照。

也是在2020年,困扰各族群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红河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州91.3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58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置新业”,18.86万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住上安居房,布朗族、拉祜族等“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新生活。

 
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优势产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红河州毫不放松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抓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助农增收和民生改善,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如今,全州已建成河口县八条半村、绿春县二甫村、金平县金水河村等4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红河州于2019年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并启动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创成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单位502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9月,2个集体、1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这片多民族的热土上开花结果、绽放光彩。


产业之变:向“新”而行领跑新赛道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也是红河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


10年间,红河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前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华丽转身,全力挺进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产业之新,锚定蓝天赛道。作为红河州从无到有,从“起跑”到“领跑”的产业代表,低空经济当之无愧。2024年5月,云南低空经济产业园落地弥勒市,成为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作为云南省第一批建成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的县(市),弥勒市是全国少有的具备通航飞机、无人机整机研发制造能力的地区,发展低空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弥勒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飞机


2024年第三届全国轻型飞机锦标赛上,“红河制造”翱翔天空,大放异彩。由弥勒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云雁”DL-2L飞机包揽精准着陆项目冠、亚军,弥勒该公司参赛队同时斩获金牌。作为本土最早一批发展低空经济的民营企业,弥勒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销发动机2万台以上,是全球最大的航模汽油发动机制造商,其设计制造的DL-2L轻型飞机,更是西南地区唯一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适航取证的轻型飞机,占据着国内该类型飞机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之新,科技创新为链。在屏边苗族自治县,全球最大的天然虾青素生产基地特制的光生物反应器在精准调控下,孕育出高价值的雨生红球藻,推进“高科技+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融合发展,预计年产值达12亿元,不仅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新引擎,而且为全州健康产业发展贡献了“屏边方案”。

 
虾青素养殖加工基地微藻工程技术研究检测中心


近年来,红河州通过向“新”培“优”,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一个个抢占全新赛道、主攻科技创新的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3个新兴产业占全州规上工业的19.5%,成为助推红河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

帆满风劲正当时,行稳致远启新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红河州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沿着既定的发展路径奋勇前行,向着更高的目标、更广阔的前景昂首迈进,奋力谱写更加出彩绚丽的中国式现代化红河篇章。

(未署名图片来源于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来源:红河日报、“学习强国”红河州学习平台

编辑:杨泽鹏

审核:黄艳云

审签:杨云鸿

扫码关注

红河林草

投稿邮箱

hhzlyjbgs@126.com


红河林草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用于发布重点工作、重要会议、活动及全州各县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动态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