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昨天就想谈。就是太困,语无伦次,只好作罢。
当时home care 告诉我,小孩是黑人家庭时,我第一句话就是问:“是在黑人区吗?我是绝对不会去黑人区的哈!”
黑人区的代名词就相当于“穷人区”
我不介意穷。
我是担心安全问题。
试问你有见过哪个国家是穷人都快乐幸福遵纪守法,而富人们却整天愁眉苦脸杀人抢劫?
远离穷人,就是远离危险。
中国的老话“门当户对”绝对是真理。
尽可能不要和比你生活层次低的人来往。
你以为你是出于好心,想在你的能力范围内给予你的“穷人朋友”一些帮助。这些穷人朋友表面上或许对你表现出友好态度。其实他们内心深处妒忌你,恨你。不管你给予多少帮助,他们都不会满足。而且你给的多,他们就越恨你。
这个观点就不摊开细谈了。
我今天不是要说这事。
....
我把地址发给老公。老公说不是黑人区。然后我才答应去的。
我把home care复印给我的,小孩的病例和家庭情况带回家看。
才发现这家人并不是小孩的真正的家人。是寄养家庭。英文“foster ”。
领养是"adopt".
寄养和领养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美政把一些没有父母,又或者父母和直系亲人暂时都无能力抚养的孩子,寄养在一些家庭。直到孩子的直系亲属有能力抚养,孩子才会离开寄养家庭。不然就会寄养到孩子18岁独立生活。
因为美政给钱寄养家庭。具体多少不清楚。因此很多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就会争着申请寄养权。
尤其是没有稳定收入的单身女性得到寄养权的几率最高。而且这些得到寄养权的人通常都不止收养一个。
我这次去的家庭就是单身中年黑人女士,和她妈妈住一起。家里除了有我照顾的三岁小孩,还有一个更小的。大概一岁多。
多收养几个孩子,这些“寄养妈妈”都不用工作了。单靠政府给的寄养费就可以躺平。
美政估计也是想着既帮助了小孩,又帮助了穷人家庭。一举两得。
而能符合美国的领养政策的小孩并不多,具体我不了解。但最起码也得是孤儿。
领养人就是永久的,拥有完全的父母权。政府不仅不给钱,领养费反而昂贵到普通人只能望尘莫及。
....
你们觉得,这些为了每个月政府给的寄养费而收养孩子的家庭。他们对待这些孩子,到底付出了多少爱心呢?
我看着小孩的纸质document.心情复杂难言。
....
我今天去见了小孩了。
这个收养家庭住在一个mix 区。
mix 区有黑人和白人,还有其他移民家庭。属于比纯黑人区稍高一点的社会层次。
这也是我最爱投资的区域。
房价不高,没有HOA. 租金当然也相对便宜。买不起房的人大多都喜欢租这些区域。
....
寄养妈妈开的门。彼此客气地打了招呼。
黑人女士身后,就是小小的客厅。
客厅里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坐在儿童椅上嘻嘻哈哈地混言乱语。
而三岁的在客厅跑来跑去。一双可爱的大眼睛,一头卷成一缕缕的黑发。除了脖子上喉咙部位有气管切开的外管和固定带,其他和正常小孩看起来没啥不同。
两个小家伙看见我,都安静了下来,好奇地盯着我。
我笑着对三岁的小家伙说:
“你就是XXX 吗?我是你的新护士。以后每周二和周四我都来照顾你。你喜欢我吗?”
小孩露出了羞涩的表情。
我蹲了下来,向他张开双臂:
“你想要给我一个拥抱吗?”
小孩扭扭捏捏,却坚定地走向我的怀抱。
此时站在旁边的寄养妈妈,从开门时假惺惺地笑容,再到笑容凝结,表情惊呆地看着我的所作所为。
直到我把小孩拥抱入怀。
寄养妈妈喃喃细语,也不知道是想说给我听,还是自言自语:
“其他护士从来不会这样....他怕护士....”
我知道其他护士不是这样。
护士照顾病人是职责。
不爱,
没有错。
爱,
也没有错。
....
那个说看我照片就是为了看这猫的读者朋友。满足你啦~
它正睡得香呢!我的身体就是它最舒服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