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成都原创
记者|杨佩雯
编辑|杨程
数年前,Qihoo 360(奇虎360)在美股私有化退市,而后,三六零(601360.SH)在A股借壳上市。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从美股转A股的过程中,360遗留了一些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有360的前高管告诉红星资本局,360方面曾承诺会把在美股未兑现的期权、限制性股票翻转到A股兑现。据红星资本局拿到的资料,包括他在内,3人的权益未得到兑现,涉及钱款合计约5000万元。据该前高管介绍,和他情况相似的有二十余人,金额总价值大约在1亿元左右。
(注:在本报道中,“三六零”特指A股上市公司;“奇虎360”指美股上市公司;“360”泛指包括上市公司三六零在内的所有相关公司。)
资料配图 图据视觉中国
美股权益因私有化退市停止执行
“3人价值5000万元权益尚未兑现”
温跃宇告诉红星资本局,早年,他参与创办的某企业被奇虎360收购,他也进入奇虎360工作。在收购所得钱款外,他本人还获得了奇虎360的限制性股票,协议约定分四次授予。
其中,奇虎360向温跃宇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是通过核聚集团的平台操作的。
据核聚集团官网介绍,其是一家员工期权管理服务商,其已为大中华区近百家在境外上市(或预计上市)的顶尖企业提供全套式员工期权解决方案。
“(前三批)我已经都拿到卖掉了,我和360的争执在于最后一批。”温跃宇告诉红星资本局,因为奇虎360在美股私有化退市,最后一批限制性股票的授予被迫按下暂停键。
2016年7月,奇虎360在美股完成私有化退市。当月,温跃宇还收到了来自核聚方面的邮件,提醒他在线上签署《关于奇虎360员工股权激励事宜的确认函》(下称《确认函》)。
温跃宇提供的《确认函》截图显示:
截至2016年6月末,其持有的未得权的奇虎360的限制性股票及相关授予协议,在私有化完成时全部停止执行。在相关主体重组完成后并在A股上市时或上市后,在一定前提下,员工有权加入A股上市主体的员工持股计划,获得相应的权益。
《确认函》截图,图由受访者提供
不过,温跃宇告诉红星资本局,360方面并未像承诺那样,把美股的相应权益翻转到A股兑现。截至发稿,他尚未收到最后一批限制性股票的相应权益。
温跃宇还称,据他所知,和他情况相似的有二十余人。奇虎360在美股完成私有化退市后,他们都有相应的权益未能兑现。据红星资本局拿到的材料,涉及其中三个人的相关期权、限制性股票,以相关公司的平均卖出价格计算,起码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温跃宇称,二十余人涉及的金额总价值大约在1亿元左右。
另有一位360的前高管告诉红星资本局,他曾在奇虎360参股的某合资公司工作,薪酬除了一部分现金外,还有奇虎360的股票。在奇虎360私有化退市时,他曾得到承诺这些权益会翻转到国内来。但直到今天,他的权益尚未得到兑现。
承诺通过上海冠鹰实现权益转换
2019年签订了一份关键文件《入资确认函》
事实上,2016年3月3日,奇虎360在美股的公告文件中也提到过相关权益转换:
自生效时间起,每一未兑现之公司股份期权、限制性股票,将通过奇睿众信或其他类似安排,按照与生效时间之前就该期权、股份制定的相同条款和兑现条件,自动承接并转换为奇信通达的股权激励授予,且不得减损持有人之经济利益。
截图自奇虎360在美股发布的公告
这段话提到了两家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但它们后续都经历了更名或主体变更等,详细变迁史可看下图图解。为了便于阅读,下文统一使用这两家企业现在的主体名字:上海冠鹰、360科技。
360相关公司的名称及主体变迁图
简单来说,就是奇虎360在公告中承诺:未兑现的期权、限制性股票,会通过上海冠鹰或其他类似安排,以相同条款和兑换条件,自动承接并转换为360科技的股权激励授予。
2018年2月,360方面借壳江南嘉捷成功上市,证券简称更改为“三六零”。
需要说明的是,江南嘉捷(三六零)在2018年2月的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反向购买,法律上的母公司江南嘉捷是壳公司,法律上的子公司360科技是会计上的购买方。
根据借壳上市时披露的文件,上海冠鹰(彼时名为“天津众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三六零约1.91亿股股票,持股比例约为2.82%,股票有锁定期,将于2021年解除限售。
截图自三六零2018年年度报告,上海冠鹰即当时的天津众信
“上海冠鹰被锁了三年,我当时想:反正所有人都拿不到钱,我也不着急。”温跃宇称,在三六零登陆A股后,他于2018年4月离职。按照当初签订的协议,他的限制性股票不受离职影响,仍应授予。他在离职时向360方面确认了这一点。
温跃宇告诉红星资本局,在离职后,他的360企业邮箱被收回,导致无法再登录核聚集团的平台,但他起初并不担心360方面会不予兑现。因为哪怕是到2019年,360方面还叫他和一些已离职但权益未兑现的人回去签了一份《入资确认函》。
《入资确认函》显示,温跃宇已向上海冠鹰出具了《认购确认函》,在他合法合规及履行《认购确认函》相关义务的前提下,上海冠鹰允许他入资并可间接获得三六零相关股份的收益权。
《入资确认函》,由受访者提供
不过,温跃宇告诉红星资本局,所谓的《认购确认函》实际上并不存在,他本人没有出具过;同时,虽然签署了《入资确认函》,但他本人并没有向上海冠鹰出资。
温跃宇认为,《入资确认函》本质上是走形式,是360向美股权益未得到兑现者开的“欠条”。
“《入资确认函》应该是故意写含糊的,而且也跟我们说了:‘这里面有专业的法务措辞,你主要看(股票)数字对不对就行’。我想它(指360)可能是不想留下文字证据,不想透露还欠这么多翻转过来的权益所有者吧。”温跃宇说。
曾试图找周鸿祎解决未果
法院认为美股期权情况不在审理范围内
2021年,在解除限售后,上海冠鹰不断减持,直至当年11月全部清仓。此后,上海冠鹰不再是三六零的股东,但温跃宇及前述受访的360前高管仍未获得相关权益。
上海冠鹰于2021年11月清仓三六零
温跃宇称,在听说情况相似的前同事已经拿到美股权益所对应的钱后,他找过360的创始人周鸿祎。
一张由温跃宇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
2022年9月26日,他向周鸿祎发微信,“从18年就等到了22年,一直也没有任何怨言,现在到了兑现的时候,我也希望集团能按照既定约定兑现股份。”
4天后,对方回复称,“这件事我确实不知情、不了解,时间很久,你还是找公司HR同事对接”。
与周鸿祎的聊天截图,图由受访者提供
“我感觉这个回复是官方辞令。”温跃宇说,后来,他给360的HR打过电话、也发过微信,但他们不愿意见他,“他们的意思是没有这回事,‘我公司不欠你钱’。”
2023年3月,温跃宇向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把上海冠鹰等相关方告上法庭。
法院认为,温跃宇取得美股期权等情况非该案审理范围,该案的核心问题是:能否以上海冠鹰出具的《入资确认函》认定温跃宇享有上海冠鹰的合伙份额或收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新合伙人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且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
法院表示,温跃宇没有实际出资,也未形成入伙协议等相关材料,故仅以《入资确认函》并不能证明他是上海冠鹰的有限合伙人。
另外,由于上海冠鹰是经依法登记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在其注册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若将财产份额转让给温跃宇,应当由某具体的有限合伙人与温跃宇签订协议,而不能由上海冠鹰出具《入资确认函》的方式转让财产份额。
法院认为,从有限合伙企业的法定外观、组织形式、转让的一般要求等各方面来看,温跃宇不是上海冠鹰的有限合伙人,也无证据证明其受让了上海冠鹰的特定财产份额或权益。
最终,温跃宇的诉讼请求(要求上海冠鹰支付股份处置收益及延迟付款的利息)被法院驳回。
在一审判决出炉后,2024年11月,温跃宇提起上诉。
“一审判决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跟上海冠鹰没关系?那很简单,360欠我的总不能平白消失。要是二审告上海冠鹰再输,那我转头就直接告三六零。”温先生对红星资本局说。
前述匿名接受采访的另一位360前高管告诉红星资本局,他也把上海冠鹰等相关方告上了法庭,一审同样败诉,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的理由与温跃宇的类似,现在他已提起上诉。
22亿元减持收益去了哪里?
三六零证券部回复:已不负责这一事务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判决书还显示,经法院查明,在三六零上市后,上海冠鹰多次减持,合计获得收益(扣除服务费)约21.78亿元。截至庭审时,其已向合伙人实际分配21.76亿元。
截图自判决书,此为法院已查明事实
那么,21.76亿元的减持收益分给了谁?
红星资本局发现,上海冠鹰是一家合伙企业,周鸿祎曾是合伙人之一,其余合伙人均为企业。如果穿透股权来看,背后有多位自然人疑似是360相关业务的高管。
以上海冠鹰的合伙人——上海辰沛商务服务工作室(有限合伙)(下称“辰沛工作室”)为例,天眼查APP显示,辰沛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4月,于2022年1月注销。
穿透股权来看,辰沛工作室的合伙人曾有孙晓骏、高言、陈杰等。
红星资本局搜索公开信息发现,孙晓骏曾以360安全卫士产品负责人的身份接受采访,高言以360金融公司副总裁身份出席过活动,陈杰曾担任360的COO,不确定上述三人是否为同名同姓。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辰沛工作室在内,多家上海冠鹰的合伙人企业现已注销,且注销时间多集中在2022年1月,即上海冠鹰清仓三六零的股票后不久。
截图自天眼查
另外,在上海冠鹰清仓三六零后,2021年12月末,上海冠鹰进行过合伙人变更。
经过此次变更后,周鸿祎退出了上海冠鹰的合伙人行列,现在的受益自然人为胡欢(周鸿祎前妻,两人于2023年4月官宣离婚),她的最终受益股份为90.11%。
12月6日,红星资本局致电三六零证券部,在问及美股权益兑换的相关情况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时间太久了,我们证券部现在不负责处理这个具体的事情。”
对于红星资本局提出希望对接到能具体负责此事的人,该工作人员表示,会帮忙询问并联系。截至发稿,尚未有任何相关人士联系红星资本局。
当天,红星资本局还向三六零公布的媒体对接邮箱发送了采访函,邮件为“已读状态”,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