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0日,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签署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于10月1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正式生效。现出口至欧盟的相关产品都需要填报其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过渡期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从2026年1月1日开始,CBAM将全面执行。
CBAM是什么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是基于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征收相应的关税,使进口商品承担的碳成本与欧盟境内企业同类产品的碳成本相同。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欧盟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向企业征收税费。目前,CBAM涵盖范围包括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6个行业,这六大行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现阶段CBAM的重点监测对象。
CBAM如何运作
根据欧盟的计划,CBAM机制将于2026年全面实施,从2023年10月1日起, CBAM进入过渡期阶段。在过渡期内,进口商需要报告他们进口到欧盟的特定商品(如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但暂时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费用。到了2026年,欧盟将开始对这些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同时削减欧盟免费配额,至2034年,完全取消CBAM所覆盖高碳产品的免费配额,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CBAM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01
成本上升
CBAM根据进口商品的碳含量对其征税,这将直接增加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的成本。特别是对于高碳排放的行业,如钢铁、水泥、化肥、铝和发电等,其出口产品将面临更高的税费。这可能导致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上升,企业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02
推动绿色转型
为了应对CBAM带来的挑战,CBAM的实施将促使中国企业加快绿色转型,这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等,以降低产品的碳排放量。通过低碳转型,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减少CBAM带来的成本增加,还可以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品牌形象,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03
技术和合规管理要求提高
CBAM要求进口商报告其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并需要符合欧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CBAM对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收费标准不同。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难度增加,这将要求中国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数据收集、监测和报告体系。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欧盟相关机构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其出口产品符合欧盟的进口要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难度,也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效率。
04
增加技术创新投入
为了应对CBAM带来的挑战,企业将不得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通过研发新的低碳技术和产品,降低产品的碳排放量,提高产品的能效和环保性能。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来增加企业的盈利点和增长动力。
05
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碳交易和碳减排项目等合作,以获取更多的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企业还可以加强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06
调整产业布局
面对CBAM的挑战,企业可能需要调整其市场布局。一方面,企业需要去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以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在欧盟市场的低碳产品推广力度,以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品牌形象。
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CBAM?
1
理解CBAM机制及要求:
企业需要全面理解CBAM的机制、覆盖范围、计算方法以及报告要求等,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机制带来的挑战。企业应组织员工参加CBAM相关的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专门的合规团队,负责解读CBAM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时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政策变化,确保企业符合欧盟的合规要求。
2
分析产品受影响程度进行数据采集与核算
企业需确定哪些产品可能会受到影响,并把它们列入进一步审查的清单。根据CBAM的规则,进行组织层面排放数据及产品层面出口量与排放量等数据的采集和统计,精确地核算每个产品的碳排放量。
3
制定减排策略
需要把碳排放管理融合到核心业务策略中,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要求,并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效率改进措施、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转型。
4
调整市场策略
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同时,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和产品策略。
5
加强供应链管理
选择低碳供应商,优先选择碳排放较低的原材料和供应商,以降低供应链的碳排放量。优化物流和运输效率,采用低碳运输方式,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CBAM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既带来成本和管理上的挑战,也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随着CBAM的全面落地,中国企业要想在碳减排趋势中站稳脚跟,提高竞争力,就不得不调整思维方式,在碳减排和合规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环境治理水平和绿色创新能力。
编辑:赵莎莎
责任编辑:吕永辉
刊发编审:王东慧
KER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