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遗迹历史风貌 乌当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政务   2024-11-19 12:47   贵州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了解乌当区的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切实提升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乌当区全面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乌当桥 (刘琳 摄)

普查人员在乌当桥调查并录入数据 (区文旅局 供图)

普查期间,乌当区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身背沉重的专业设备,跋山涉水,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敬意,秉持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奔走于全区各地的山间地头和乡间小道。在乌当桥,他们认真地开展现场复查、信息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借助设备对文物本体及其附属文物进行精确的拍摄测量、卫星定位、图像拍摄和信息登记更新,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内容的准确性和内外的协同性。

普查人员在乌当桥调查并录入数据 (刘琳 摄)

普查人员在乌当桥调查并录入数据 (刘琳 摄)

乌当桥长73米,宽6.2米,高6.5米,有九个桥孔,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至1487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是贵阳市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水东路开通之前,它曾是连接新添寨与东风镇之间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无声地讲述着过往的历史故事。

来仙阁(刘琳 摄)

随后,普查队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来仙阁。来仙阁位于乌当区东风镇麦穰村赵家庄南侧大塘河中的矶石上,为三层三檐六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高24米,青石基座。由于时间流逝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来仙阁柱子与门窗漆面斑驳脱落,阁楼屋檐顶上部分出现木块脱落的现象。来仙阁看护人员薛媛媛向记者介绍说:“我是从2024年9月开始接手来仙阁看护工作的,乌当区东风镇来仙阁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但它经历了长时间的风雨,自然损坏情况严重,现一直处于未开放状态,很多周边群众、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却只能远观不能近距离接触它感受它的历史文化而表示惋惜,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修缮后将其开放利用,真正发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普查人员在来仙阁开展数据普查及实地调查 (刘琳 摄)

据悉,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为文物实地普查阶段,乌当区自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实地调查工作以来,全区88处三普文物点已复查59处,复查率67%,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三普文物点复查工作。“调查结束,后续相关工作将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重点将聚焦于信息整理、数据提交、成果汇总等任务,确保文物信息准确无误,建立完备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将普查成果转化为可查询、可分析、可利用的数字化资源,为今后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让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及利用。”乌当区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中心主任宋移波说道。

普查人员在来仙阁开展数据普查及实地调查 (刘琳 摄)

此次全区范围内的文物普查,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通过文物普查,进一步掌握区域内文物资源,摸清家底,唤醒“沉睡”的历史,让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全面增强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关注乌当融媒视频号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琳 吴艳(实习)
编辑:张莉佳

编审:运   明

签发:马海燕

乌当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爽爽贵阳活力乌当
社会宣传、公益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