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放假通知
全体师生及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现将我校2024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至6月10日(星期一)放假,共3天。6月11日(星期二)正常上课。
一
3
二
4
三
5
四
6
五
7
六
8
休
日
9
休
10
端午
11
12
13
14
15
16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重午、午日、夏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赶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的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
端午节一到,夏季炎热天气就到了,天气炎热,自然界的各种飞虫走兽开始兴盛,而艾草因为有独特的浓郁香气,被认为可以辟邪、祛毒,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因此人们纷纷在端午节悬挂艾草。
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粽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四角状等。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以五色丝系臂,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1.不到法定年龄不骑车。根据交通法规,不到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不到16周岁不骑电动车,不到18周岁和未取得驾照,不驾驶机动车。
2.“一停二看三通过“。无论步行还是骑行,都要减速慢行,过马路和路口先观察再通过。
3.注意”车辆盲区“。不进入车辆盲区,不在车辆经过区域玩耍,更不能在车辆经过的区域蹲下、躺下。
4.注意“开门杀”。下车时缓开门,先观察;经过其他车辆时,不要太近,避免车门突然打开而碰撞。
5.做到“一盔一带”。骑行戴好安全头盔;乘车系好安全带。
1.坚决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2.遇到同伴邀约,一定要拒绝并劝导其不能去水边玩耍、游泳。
3.教育孩子不私自靠近水库、池塘、水井、河道等各种危险水域。
4.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不盲目手拉手或下水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并拨打110报警。
5.孩子出门,家长要做到“四知道”。
①知去向,知道孩子的去向,以防有危险或者孩子过晚未回家,能够及时寻找孩子。
②知同伴,知道孩子的同伴,以防再找不到孩子的时候,可以咨询孩子同伴,得知孩子的下落。
③知归时,知道孩子的归时,如果孩子到时间没回来,要及时寻找孩子,确认孩子是因为贪玩还是有危险未归家
④知内容,知道孩子去干嘛,孩子还小,有些未知危险不能及时察觉,若孩子要玩的事情比较危险,可以及时制止孩子。
1.为防范学生欺凌,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伤害,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增强孩子应对学生欺凌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提醒孩子平日里加强体育锻炼;上下学尽量结伴而行;在校不与同学发生冲突;穿戴尽量低调,以免引起他人贪念。
2.教育孩子若遭受学生欺凌,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要盲目反抗,应寻找机会逃离,必要时,可向路人呼救求助。
3.事后一定要及时跟家长和老师反映情况或报警,不能忍气吞声;看到其他同学遭受欺凌时,应尽快报告老师或报警,不能坐视不理。
1.家长不在家中、楼道内给电动车电瓶充电。
2.家中清理废旧物品,防止其成为可燃物。
3.孩子不在家中、户外任何地方玩火,不能随意丢弃火种。
4.对炉灶、燃气及危险性大的电器,小孩子不要动用,家长要小心使用。
5.不得将烟头等火种随意丢弃,特别注意杨柳飞絮易引燃,造成火灾。
气温升高,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也进入高发期。特提醒大家注意:
1.要勤洗手,多喝开水,加强锻炼身体,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玩耍,有效预防常见传染病;
2. 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生冷食品等,教育孩子不吃隔夜菜,预防肠道疾病;
3.教育孩子不去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暴饮暴食,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病。
1.孩子周末在家,请家长多陪伴小孩,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行为反应,及时聆听和安抚。
2、耐心、细心地跟孩子沟通在校发生的让其感到有趣的、自豪的事情,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人际冲突或者情绪困扰问题,帮助孩子塑造积极阳光的心态。
3、和孩子一起探讨积极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规划等,引导孩子过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假期生活。
4、合理安排假期作业,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科学规划学习和生活,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积极参加家务劳作,不沉迷电子产品,做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供稿:童 娟
编辑:朱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