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眼下正是水稻的丰收时刻,全市各地秋收秋种紧锣密鼓,一幅幅丰收图在盐阜大地展现。这正是我市多年来聚焦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智慧化”的成果。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市是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体系最全的平原农业区,拥有江苏最大、最有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全市各地正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瞄准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弱项发力攻关,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盐城经开区步凤镇,银宝高新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农场通过精准的环境调控和实时的数据监测,确保了水稻的高产优质。而在滨海县的滨淮农场,更是创新性地实施了“稻鳖共生”种养模式,不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收益。给农业生产注入更多科技含量,补的是农业发展短板,增的是农业迈向高质高效的发展后劲。
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人。我市沿海滩涂总面积达4533平方千米,占全省沿海滩涂面积的70%。开发利用好宝贵的滩涂资源,对于人均耕地面积0.7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的江苏来说,更有着特殊的意义。为此,无数科研工作者奔走在广袤盐碱地上,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专家团队潜心攻关解难题,成功把盐碱地变成“新粮仓”。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要进一步汇聚起现代资源要素的合力,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动形成更多的“科技共同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谷丰登,不仅仅是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如今,我市担起了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以全国0.61%的耕地贡献全国1%粮食、1%生猪、2%蔬菜、2%水产品、3%鸡蛋,靠的就是农业科技保驾护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通过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才能持续稳住国家的“粮袋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耕地有限,技术无限
用好科技这把利器
才能真正让科技
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新征程上
我们期待更多农业科技
“长”在泥土里
让更多农民挑上农业科技的“金扁担”
记者:梁鹤龄/文 杨毅/图
编辑:刘志红 倪蕊 马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