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主论坛
尹 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博士,通信网络领域专家,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所所长,南京邮电大学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通信网络理论方法研究、体系结构设计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月24日,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杨孟飞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嫦娥五号总指挥、总设计师,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系统总体、控制系统和高可靠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研究和开发。2015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奖11项(其中一等奖8项)。1993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百优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获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
毛 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越野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装甲兵器总体设计、传动系统、行动系统等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担任某主战坦克总设计师、某步兵战车副总设计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第2),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第1),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70余篇,获发明专利19件。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奖、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等重大荣誉称号。
乔 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IEEE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现担任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首任、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智能专委会主任。曾任IEEE总部会士委员会委员(负责IEEE会士遴选工作),首次从中国内地当选并连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管理委员会成员。受邀担任国际SCI期刊《Robotic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on》主编,担任IEEE/ASME T-Mech高级编委,IEEE TNNLS、IEEE T-Cyber等国际期刊编委。
机器人理论与应用领域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长期工作在机器人科研第一线,在受人启发的机器人决策、感知、控制及结构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重要贡献。她基于人类整体性能高于单元性能的机理,首次发现并提出了机器人高精度操作中的高维“环境吸引域”方法,被国际期刊报道为“乔的概念”;通过对人体行为、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机制的借鉴和应用,提出了机器人高性能作业新途径,为我国机器人高端应用的推广做出贡献。研究成果获美国、加拿大等国著名学者的引用和成功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均排名第一。
常瑞华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深圳博升光电董事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及发明院院士,IEEE,IEE及美国光学学会(OSA现名Optica)会士。于1987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6-2020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历任工学院副院长及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Whinnery讲座教授,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院长。全职来深后,创办博升光电,于202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物理、设计、材料和应用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使得VCSEL确立了在多模光纤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3D传感应用等领域的统治地位。曾获得过许多国际大奖,包括IEEE Nick Holonyak, Jr. 半导体光电技术勋章, IEEE David Sarnoff 成就奖、日本大川奖、国际半导体化合物大会Welker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奖章等。
全球学术团体的领航人物,领导并推动了多个国际会议和期刊的确立和发展。曾任IEEE和OSA主办的旗舰期刊《光波技术杂志》(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2007-2012年的总编辑及重要委员会、国际会议主办团成员及主席,美国光学学会(OSA现名Optica)主席。
陈善广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人因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智能人机交互专委会主任委员
研究员,我国航天人因工程领域领军人物,参与载人航天工程30余年,历任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总指挥&总设计师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伊始,参与航天员系统设立、论证等开创性工作,主持研发我国首台飞船全任务飞行训练模拟器等训练装备,保障了首飞及后续航天员训练,主持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研制,完成神舟七号首次太空出舱。主持神舟六号到十号任务航天员系统研制,牵头设计航天员中期驻留工程总体方案,为实现我国180天长期空间驻留能力突破以及空间站建成做出突出贡献。创建载人航天人因工效学技术管理体系,创新发展了航天人因工程学科,持续推动工程应用并辐射多个行业。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11部论著。获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曾宪梓基金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奖励。
王 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陕西省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实验室主任
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评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CCF嵌入式系统专委名誉主任。兼任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输入输出设备、人工智能,在IEEE TPAMI、TKDE、CVPR等顶会顶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奖11项。
闫 野
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科研总师、研究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导师,研究院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无人系统应用和人机共融技术研究工作。军委科技委和装备发展部专家,中国电子学会智能人机交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
李 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软件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军委装备发展部/海军/军事航天部队人工智能装备应用基础技术专家组成员。
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推理、嵌入式智能系统。已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40余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安全共享与特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原总装“十五”、“十二五”某边海防视频系统型号总设计师。在本领域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国内外发明专利10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年会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
2024年12月6日14:00至12月7日11:00
2.会议时间
2024年12月7日-8日
3.会议地点
西安吉源国际酒店
地址:西安长安区西长安街555号
年会注册报名
1.会议注册费
参会人员需注册报名并交纳会议费
2.报名方式
方式一: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并交纳会议注册费:
方式二:登录网址报名并交纳会议注册费:
http://znrjjh24.meeting.cie-info.org.cn
方式三:银行转账,汇款至以下账户:
注册中国电子学会会员说明:
登录https://member.cie.org.c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注册会员(个人会员:200元/年;学生会员:一次性会费50元)。非会员交费参会,即可成为会员。会员参加学会各项活动,享受会员权益。
3.其他费用
会议注册费包含12月7日和8日午、晚餐券。住宿、交通等自行安排,费用自理。
年会联系方式
林老师,15620517116(微信同号)
代老师,15004598676(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znrjjh@163.com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CIE智能人机交互专委会
微信号 | zhinengrenjijiaohu
公司简介
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长期服务于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已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同时,与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管理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多个学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始终坚持为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为己任。
目前,我司已入选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和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