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菊、所有的花中,我独倾心于菊,对菊花一直青睐有加。
菊,和梅、兰、竹这三种植物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也,所谓君子,是古人对于有学识且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尊称,菊花被称为花中的四君子,自然也应是高洁的、傲岸的,至少也是与众不同的,有着自己突出和独特的地方的,不然我想也是不会被称做花中的四君子的。
在学校每次下课的大课间,我都曾不止一次地密谋着要去淮阳一趟、要再去龙湖的岸边吹一吹风、去弦歌台前看一看孔老夫子,去羲陵上逛上一逛、再虔诚地为人祖爷敬上几炷香,同时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去羲陵看一看菊花、在秋日的时分和羲陵的菊来一场美好的邂逅,因为我知道,羲陵的菊又再次地盛开了,开的那样的静美、开的那样的绚烂,虽然人在学校,可我的心却早飞到了淮阳、飞去了羲陵、飞去了羲陵秋菊的跟前。
也许是每日想的过于心切了吧、也许如网络上所流行的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想”一般吧,我的愿景因一场秋日和菊花的盛会活动而顺利地得以了实现。
看到作家群中发布的一则“癸卯金秋太昊陵赏菊雅集采风”活动的通知,我毫不犹疑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准备要参与到这场与菊对话的盛会活动中来,趁了活动的“东风”,我终于又再次踏上了淮阳这片我心心念很久的土地、踏上了这古老的陈州大地。
在淮阳西关下了车,我于拂晓时分到达、沿着龙都大道一路向前走去,龙湖的晨风吹的依旧清凉,小城也随着早晨的第一缕曙光在慢慢地苏醒。远处的湖心岛也在迷蒙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大有几分古老神话中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的缥缈的感觉。
午朝门前大合影之后,我们一行人便随着景区导游的指引进入了陵区内,从午朝门进入,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团团、一簇簇盛开的的、绽放着的硕大的秋菊,开的姹紫嫣红、开的鲜艳、开的五彩缤纷……菊花是美的,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对菊都非常的偏爱,也以菊为对象进行描写、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是和文人墨客的品性有关的,同时也是和菊花所代表的品格和品性相关的,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晋代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曾写下“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这样美丽的诗句、也写下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类富有深意和哲理的篇章、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写下“寒花已开尽,菊花独显枝”这样的对于菊花直抒胸臆进行赞美和夸耀的诗句 ……凡此种种、不尽其数,历代的文人骚客对于菊花似乎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我不敢妄称自己为迁客骚人,对于他们,我还是望尘莫及的,但我也是爱菊的,爱这个花中的君子,爱她的高洁、爱她的洒脱、爱她的绚烂、爱她的超凡脱俗。
我爱菊,尤爱羲陵的菊,因为爱羲陵,所以原本对菊就有好感的我对菊就更加的喜欢了,秋菊点缀了羲陵,羲陵赋予了秋菊别样的意味,也许是有人祖爷的坐阵,在太昊陵里面赏菊、在羲陵的龙园里欣赏秋菊又有了一种别样的风味,因为这不是别处的菊花,是盛开在陈楚大地的菊花、是绽放于人文始祖伏羲氏长眠之地的菊花,她的身上,又承载了不同的意味和意境、亦可以说是使命和担当。
我随着“大部队”的人流向前走,可我却故意地走在了后面、故意地放慢了脚步,那个时刻,我的脑海里只回想着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慢慢走啊,欣赏。”是啊,何必步履匆匆呢,此刻不就是最好的风景嘛,前方的风景再好也只是前方的了,我只希望能够抓住眼前的美景、尽力地去捕捉到她的美好。我举着手机,走走停停、停停拍拍,换着姿势、或坐、或蹲、或半俯着身子、亦或是半撅着屁股、换着花样、远焦、近焦、特写……终于算是抓住了此刻眼前秋菊的美好、不过那认真的姿势,不知道呢可能以为我在玩马戏呢!
一路的走走停停,“大部队”驻足在太极门前,此处有淮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泥泥狗、布老虎、剪纸、汉服,我驻足在泥泥狗的摊位前久久不愿离去,这些形态各异,姿态万方的泥塑深深的吸引着我,黑黑的底色,搭配或红、或黄的彩绘;“抱子携孙”、“马上封侯”等等的美好寓意都让这个古老的“陵狗”似乎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和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摇着尾巴向我们说——“您们好啊!欢迎来到淮阳。”《九头鸟》《火头狗》《人面鱼》一个个动听的名字吸引着大批人的前来驻足围观,令人们叹为观止,同时也让一位来自另一个文明古国——埃及的文化学者艾小英女士赞不绝口,深深的震撼着她,在得到淮阳手艺人张华伟老师的赠送的泥泥狗之后笑的合不拢嘴,啧啧称赞。我想这便是两个古老文明国家的跨文化交流和对话吧,古老的东方文明和东方文化向世人的又一次展现和表演,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无心在此处停留太久,穿过太极门,便来到了统天殿,大殿前,我虔诚地向人祖伏羲爷叩拜,献上我的虔诚和敬意,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著名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里面的第二个问题便是是我从哪里来,可见,人们都是有追寻自己来处,找寻自己的根脉所在的情怀的,同时知道自己的来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木本乎根,人本乎祖,太昊伏羲氏一画开天,造文字、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正姓氏、制嫁娶、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肇中华文明之始,发出了让中华文明滥觞的第一声旷世之呼。逢每月的初一或者是十五和每年的庙会期间,都会有全国各地的人来到淮阳、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恭敬地为人祖爷献上自己的高香,献上自己虔诚的祈祷、向人祖爷诉说着自己的凡人俗愿。我同样也不例外,请了三炷香,恭敬地向人祖爷叩拜,同时又在陵墓的后面蓍草园请来象征无限生机和希望的红色绶带上写下我的理想和愿景。
我想生活就是这样吧,和菊一样、会在一个时间段内盛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人的花期都不尽相同,但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盛开的时间段的,就像在这秋日重阳绽开的菊一样,她开的那样美,那样的绚丽,那样的惊世骇俗这不正是她的花期吗?在百花都开始凋零枯萎的时候,她开始绚烂的绽放,开始闪耀着自己的美,这是属于她的时间、这是属于她的时期,这是属于她的盛开的时段。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值得我们去寻找,值得我们去等待——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花期,我也相信,最终的时候,我们每个人也终将盛开,终将绚烂。
进行完这一系列的流程之后,我又回到了太极门前,此时三位妙龄的女郎正在亲情的表演着舞蹈,一曲《滇南映少》《九妹》《采菊东篱下》、引的大家纷纷拍手叫好,他们曼妙的舞姿飞舞、旋转,深深的打动着我和一众的游客。交流之后方知他们正是十八九岁的小姑娘们,多么青春的年纪、多么曼妙的舞姿、看的我走了神,入了醉。看着他们因为为大家表演而在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我慌忙掏出自己今天随身所带的纸巾递给他们,让他们赶紧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按照年龄,她们应是我妹妹的年纪,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哥哥能为三位优秀的小姑娘做些事情,内心也是无比的开心和快乐的,赠人玫瑰,手方有余香嘛。
斜阳余辉,洒落在小城的上空,洒落在羲陵之上,撒上龙湖,撒满龙园,浸染着这座小城、使小城通体变得金黄,甚至是透明。我再次向小城回望、回忆着今天的所见、回想着今天的所感、脑海中幻想着和菊花的下一次相见、下一次,在羲陵,和菊花的下一场盛会……
方奥旗,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学生、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