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港年货运吞吐量首次超25万吨

民生   2025-01-12 11:38   福建  

  近日,在南平港洋坑码头,一批满载竹制品、酸洗砂等货物的集装箱被陆续装上集装箱货轮,将通过马尾港发往安徽蚌埠、辽宁营口等地。至此,南平港洋坑码头年度货运吞吐量首次超25万吨,完成了港口生产经营的又一次质的飞越,实现了港口运营的新突破

在洋坑码头,起重机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朱宇 摄)

闽江航运几度兴

  闽江自古以来就是福建水运贸易的重要通道,早在宋明时期,闽北地区的水运就十分繁荣。

  解放战争时期,发达的水运也成为党和人民传递消息的重要渠道,闽江“红色地下航线”由此而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的铁路、公路通车里程较少,闽江航运依旧是支撑群众出行和经济贸易的“主心骨”。

  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闽江航运事业都处在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江面之上“樯桅如林,百舸争流”,闽江河道成为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运输“大动脉”,南平港更是成为闽江航运的枢纽之一。

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 资料图(罗光耀 摄)


  对此,从小生长在闽江边,从事水运经营多年的延平区夏道镇居民陈凤俤深有感触。


  “以前,延平每个临水村镇都有渡口码头,粮食、木材等从各个村庄的码头运上船,送到福州,再从福州运回油、调味品等生活用品,沿江村镇有许多杂货店老板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补货。那时候,江面上一天能看到十几艘船经过。”已至古稀之年的陈凤俤回忆起儿时江面上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期后,闽江航运需求下降,主要发展支农运输,同时闽江流域干、支流正掀起水利水电建设高潮,导致河道航运中坚地位开始衰落。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闽江航运才出现短暂的发展高潮,从事运输的机动船数量增长明显。

  1993年,水口水电站开工建设,闽江南平段成为库区,河道水位提升,货运船只纷纷“升级换代”,由五十吨的“小木船”变为上百吨的“大铁船”,货运量的翻倍使得“黄金水道”短暂恢复了往日的繁忙。


  “当时经过这里的最大货船有近200吨,运送的货物除了粮食、竹木,还有透辉石、煤矿、石英砂等。从建瓯、沙县来的货都集中在延平,那时候的延平就相当于一个水运货物集散中心。”陈凤俤告诉记者,最多时,江面上一天会有30艘左右的货船来往,好不热闹。2001年,陈凤俤担任夏道运输公司经理,管理着夏道镇的十几艘船只。2010年,公司的货船数量增长至近60艘。


  然而,随着公路网、铁路网的不断完善,货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货源减少、“航电矛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闽江航运发展陷入停滞,村镇码头货运逐渐沉寂,只剩往来两岸的客渡。


水运码头又逢春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内河水运再度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之一。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水运优势和潜力,加快实施闽江等航道建设工程。

  如何解决闽江航运面临的困境?如何在新时代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运优势?福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5年,福建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闽江航运发展目标。同年,总投资约27亿元的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首个特大型水电站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

  在国家和省级政策举措支持下,南平港的复兴迎来了新的机遇。

集装箱装卸作业(朱宇 摄)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闽江航运复航做准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多次开展航道整治工作,清理礁石、设置航标、提升航道等级,不断加强航运管理,改善内河航道设施,促进闽江航运发展。”南平市地方海事发展中心延平分中心主任黄吕威介绍,通过长期以来的航道整治,闽江干流的航道等级已提升至四级,可通行500吨船舶,兼顾1000吨船舶,这为闽江航运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了航道等级和通航时间问题,接下来便是码头建设。

  2014年,南平市委、市政府紧抓国家和省上支持闽江航运发展契机,作出建设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项目决定。

  2019年3月18日,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项目开工仪式在延平区夏道镇举行。

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资料图(罗光耀 摄)

  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项目位于延平新城规划区内闽江干流右岸的夏道镇洋坑村附近,是闽江干流中心港区项目之一,也是省交通集团首个PPP项目。该项目由码头作业区项目、港后配套区基础设施项目、疏港路二期项目、朱熹路五期港区段道路工程四个子项目组成,总投资21.59亿元。其中,码头作业区占地约283亩,总投资约为9.58亿元,计划新建19个500吨级泊位,主要提供散货与集装箱的水路运输服务。

  为加快推进南平港建设,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分工合作——

  作为港区开发建设主体,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承担着港区工程项目建设与开发运营等工作。2018年,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与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南平新城港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南平港项目具体建设,为码头泊位、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保障。

  在推动港区项目建设的同时,南平工业园区还以港区项目为核心,积极推进对闽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及临港产业发展,先后成立“南平临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易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作为港区开发建设投融资主体和发展港口物流业态的经营主体,打造“一港两区”“公铁水”多式联运运输格局,为闽江复航做好准备。


  “2022年4月,经南平市政府批准,将福建省大洲贮木场整体划转到南平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用于南平港‘公铁水’多式联运项目开发工作。”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叶选晖介绍,福建省大洲贮木场所属的总长度达2.05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可供40节铁路货运车厢同时装卸货物,且距离南平港仅10公里,极具“公铁水”多式联运开发优势。



集装箱装卸作业(朱宇 摄)

  作为航运行业主管部门,南平市、延平区海事部门积极对接南平工业园区,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指导码头企业规范经营,优化改进装卸工艺,申报提升码头靠泊船型等级,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开展航道养护与应急抢通,截至目前已累计巡查清洗浮标500余座次,制止或清除非法侵占航道行为5件,重新抛设航标9座,修复航标岸标11座次,开展航道维护扫测19.2公里,实现航道、航标正常率达97%。

  2021年10月28日,水口坝下工程一线船闸首次试通航,闽江水口航运枢纽实现从最低年通航44天到365天全天候通航的跃升。

  2022年12月18日,500吨级新能源船舶“武夷2号”满载货物从南平港出发,沿闽江顺流而下至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在线忙”

  2023年2月14日,南平港至马尾港航线实行常态化班轮运输。


  2023年8月初,2艘500吨集装箱货船实现满负荷作业,自复航以来首次出现“货等船”现象。

  2024年2月底、3月初,2艘最大参考载货量为1158.84吨的内河集散两用船舶陆续抵达洋坑码头并完成转籍,南平正式拥有闽北航运史上运力最大的集散两用船舶。自4月份启用至今,始终保持满负荷作业。

  2024年4月30日,南平港自集装箱班轮开启常态化运营以来,累计航行296航次,运输5358标箱,首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1532万吨。

  2024年11月6日,南平港实现单年累计通行班轮448航次,运送集装箱10965标箱,吞吐量达22.29万吨,刷新历史记录。

  ……

  自开启常态化班轮运输以来,南平港始终“活力十足”,除了水运自身的巨大优势以及南平港自古以来的地理优势之外,还离不开各方的积极努力。


“武夷2号”驶往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青州作业区 资料图(罗光耀 摄)

  “班轮常态化运行之后,货运需求量增长得很快,南平十个县(市、区)都有企业通过南平港运输原材料和产品。”福建易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忠介绍,他们通过“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物流形式,实现了“门到门”的一站式物流服务。目前,大洲铁路专用线堆场硬化翻新一期完成建设,配套的港后仓库、装卸设备等正逐步完善。以南平港为核心的“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此外,在班轮常态化运行之后,易鹿公司逐步加密班次,从最初一个月最多6个班次,提高到如今平均每月16个班次,并与中谷、安通、信风等物流企业开展合作,通过“陆改水”“散改集”等运输方式,进一步提升货物周转效率。

  “交通部门帮我们对接了福州港,对在马尾靠泊的闽江航运班轮实行优先靠泊、优先装卸、优先堆存,现在那边的码头有一个我们的专属货仓,只要是南平港的货物,一到码头立马就能开始装卸,这让周转率又提高了不少。”易鹿公司总经理金忠说。

  随着航班运行效率逐渐提升,以及南平港运力的不断“升级”,闽江航运走上发展“快车道”,内河航运的巨大优势日益凸显。



  2024年9月底,易鹿公司接待了一批客人,他们是福州、厦门等地的物流供应商与来自顺昌、邵武、延平的客户企业,三方约好了时间,在此对接货运需求。这些客户企业中,既有即将投产需要打开货运链的新客户,也有因企业发展而需要进一步提升货运量的老客户。

  “我们企业下个月就要正式投产了,今天特地来这里对接产品运输的事。”环石(福建)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建华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将企业落户延平区大洲岛,就是看中南平港的航运。

  环石(福建)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于2024年10月建成投产,目前拥有一条生产线,可年产20万吨的石英砂。在吴建华看来,大宗货物企业对物流需求较高,南平港较为成熟的“公铁水”多式联运模式,为南平的营商环境加分不少。

  水运对于大宗货物的巨大优势,“老客户”顺昌新盛冶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万红深有体会。“一直在关注港口的动向,复航后不久,我们就来对接了。”黄万红告诉记者,通过航运,每吨货物的物流成本能下降几十元,货运量越大,节省的物流成本越多。随着南平港运力提升,新盛冶金的运输量也从最初的一次最多1600吨,增长到如今一次5000吨。黄万红表示,物流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产能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此次前来,他们希望能够继续提升货物运量。



乘风扬帆新征程

  2024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不仅明确要“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还提出“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水运主通道”的任务要求。

  国家有政策,地方有行动。2024年以来,南平港结合地方产业特点,积极拓展内河航运业务,先后打通东北“鲅鱼圈”、天津等与南平港的“北粮南运”、“北煤南运”、“南竹北运”等江海联运物流服务专线,完成南平港至台湾地区工业品出口专线以及越南海防至江阴、马尾港转运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等。

  如今,竹木、粮食、矿产等产品和原材料正通过南平港和闽江航线,往来全国各地。2024年以来,南平港通过江海联运、减低用箱成本等综合方式,有效吸引货物运输路径由陆改水、由散改集,服务竹制品外销近3800吨、粮食贸易1.8万吨,综合降低闽北企业运输成本5%-10%。

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作业区。 资料图(黄杰敏 摄)


  南平及周边地区对航运需求的不断上升,推动着港区配套设施加紧完善。

  “后续我们还将继续投入,扩大船队规模,新增船舶将以电动船舶为主。”易鹿公司总经理金忠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启动新一轮2艘集装箱货船招标建设工作,将于今年初完成船舶建造,计划到2026年建成拥有20艘船舶的船队,并在3-5年时间内发展至40艘。

  “国家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叶选晖表示,他们依托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项目子项“港后配套区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在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码头后方建设一个占地面积80多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平台,分二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已建成近1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并投入使用;二期约5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物流通用仓、粮食中转仓、保税仓、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区等基础设施配套,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此外,为增强港区功能配套,园区管委会还规划建设“绿色交通物流大厦”用作物流、货代、电商外贸办公使用;推进在邵武、光泽、延平大洲及新城港区码头增设新能源重卡充电设施,增强对大宗干散货服务能力;与延平区共同开展两区融合船舶建造项目招商,参与交通运输部门江海联运船舶设计研究,推进区域物流运输能级提升。


来源:闽北日报(严岚

编辑:郭婷婷
责编:张旭东
编审:罗勇安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闽北日报
关注闽北日报,知晓闽北资讯,让我们共同把家乡的美丽传播得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