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川父老乡亲: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勿让吃货变吃“祸”

文摘   2024-07-30 23:41   陕西  

高川镇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告知书


近期进入雨季

大量野生蘑菇开始上市

一年一度的“吃菌季”随即到来

然而

菌子虽美味

生命诚可贵


每年都会有

进山采摘野生菌发生安全事故

或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发生


食用“红伞伞白杆杆”“祸”

可不能轻易尝试哟!!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作出如下告知:

一、不采摘野生蘑菇。我国有毒蘑菇达480余个品种。且有毒蘑菇往往和可食用蘑菇共生,形态相似,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学方法。因此,提醒大家不要到山林、树丛、草丛中采摘野生蘑菇,尤其是不要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二、不购买野生蘑菇。切勿在路边摊随便购买野生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蘑菇。只凭肉眼、凭经验及民间偏方分辨野生蘑菇没有科学依据。

三、不食用野生蘑菇。个人、集体聚餐、餐饮服务等不要加工经营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一旦发生中毒事件,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关于毒蘑菇

小编有以下科普想和大家分享



毒蘑菇是指食用后对人或畜禽造成中毒反应的大型真菌类群。一些毒蘑菇与可食用菌的宏观形态特征极其相似,因此容易混淆而造成采食者误食中毒,为此小编对秦岭地区常见的有毒蘑菇种类进行了简单汇总。


1.小托柄鹅膏菌Amanita farinosa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初扁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表面呈暗灰色、灰褐至棕灰色,湿时粘,中部多密集灰褐色粉质小鳞片,边缘色淡并有明显条棱;菌褶白色,离生,较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状,基部膨大近球形;无菌环;菌托退化,仅残留菌柄基部末端。
夏秋季散生或群生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能与马尾松、铁杉、栎树等形成外生菌根。
曾有误食该菌中毒的案例,中毒类型尚不明确。

2.黄毒蝇鹅膏菌Amanita flavoconia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10 cm,幼时扁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表面橙黄色或黄色,具黄色至黄白色鳞片且易脱落,湿时粘,盖边缘具不太明显的短条纹;菌肉白色至淡黄色;菌褶离生,乳白色至淡黄色,较密,稍宽,不等长;菌柄圆柱形,基部膨大近球形至棍棒状,内部松软至空心,表面白色至淡黄色;菌环着生于菌柄上部,膜质,薄,常具黄色粉末;菌托成粉粒或棉绒状,除附着在菌盖顶端成鳞片状外,也附着在菌柄基部呈现出明显的黄色粉末状菌托残迹。
夏秋季群生于针阔叶混交林地上。
有剧毒,对蝇类毒杀作用也很明显。

3.黄赭鹅膏菌Amanita flavorubescens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2 cm,初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表面黄色至黄褐色,中部色深,具黄色鳞片且易脱落,湿时粘,边缘有不明显的条棱;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带黄色,离生,不等长;菌柄白色带黄色,向基部逐渐膨大至近球形;菌托由黄色、深黄色粉末状小鳞片组成;菌环膜质,上表面黄色,下表面白色。
夏秋季在针阔叶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
有毒,对苍蝇等昆虫毒杀速度快。

4.白毒鹅膏菌Amanitaverna

又称致命白毒伞。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成熟后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环生于菌柄上部;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
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混交林地上。
剧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5.豹斑毒鹅膏菌Amanita pantherina

又名毒菌伞。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期渐平展,直径7.5-14 cm,表面褐色或棕褐色,散布白色至污白色的小斑块或颗粒状鳞片,老后部分脱落,盖缘有明显的条棱,潮湿时表面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表面有小鳞片,内部松软至空心,基部膨大,着生几圈环带状的菌托;菌环一般生长在中下部。
夏秋季在阔叶林或针叶林中地上成群生长。
含有毒蝇鹅膏菌相似的毒素及豹斑毒伞素等毒素。食后半小时至6小时之间发病。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流泪、流涎、瞳孔缩小、感光消失、脉搏减慢、呼吸障碍、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中毒严重时出现幻视、谵语、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损害和出血等。一般很少致死,及时用阿托品疗效较好。可利用来毒杀苍蝇等昆虫,用于农林业生物防治。

6.鳞柄白鹅膏菌Amanita virosa

又称招魂天使、破坏天使。子实体中等至大型,纯白色,只是菌盖的中央为淡黄色圆顶状突起,表面湿时黏;菌柄上有鳞片;菌环膜质,极易脱落;菌柄基部有菌托。
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毒性极强,食用一小株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食用后6~24小时会有腹痛、呕吐、下痢等肠胃炎型中毒症状,大约一天就完全消失,但24~72小时的“假痊愈”后,会出现更严重的肝脏或肾脏等内脏机能障碍以至衰竭,危及生命。

7.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

也称为死亡帽、鬼笔鹅膏。子实体中等至很大;菌盖直径5-15 cm,初球形或半球形,后变成扁平;菌盖颜色以灰色、微黄、橄榄绿为主,雨后颜色往往更淡,湿润时黏,表皮容易脱落;菌环白色,自由下垂;菌托白色,杯状或花苞状。
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剧毒,主要的毒性物质为α-鹅膏蕈碱,主要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致命伤害,目前没有任何已知的决定性解毒剂被发现,致死率极高。

8.细褐鳞蘑菇Agaricus moelleri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后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菌柄圆柱形,污白色,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有时基部略膨大,伤变黄色,内部松软;菌环薄膜质,双层,着生于菌柄上部,白色,上面有褶纹,下面有白色短纤毛。
夏秋季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有毒,误食后可引起呕吐或腹泻。

9.星孢丝盖伞Inocybe asterospora

子实体较小型;菌盖淡锈褐色至土黄褐色,初期圆锥形或钟形,成熟后平展,中部稍凸起,表面具辐射状纤毛,有时中部有翘起的鳞片,边缘往往开裂;菌肉污白色至土黄色;菌褶密、弯生,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有深褐色斑点,不等长;菌柄污白至土黄色,圆柱形,表面具纤毛,实心,基部稍膨大。
夏秋季在林中阔叶树下群生或散生。
误食此菌后,出现神经精神异常,有时还会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心肌损害等症状。
10.簇生黄韧伞Naematoloma fasciculare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5 cm,初期半球形,开伞后平展,表面硫磺色或玉米黄色,中部锈褐色至红褐色;菌褶密,直生至弯生,不等长,青褐色;菌环呈蛛网状;菌柄黄色,下部褐黄色,纤维质,表面附纤毛,内部实心至松软。
夏秋季成丛成簇生长在腐木桩旁。
此菌味苦,主要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病症,严重者会引起死亡。

11.臭黄菇Russula foetens

又名臭红菇。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初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褐色至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辛辣苦涩;菌褶污白至浅黄色,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污白色至淡黄色,内部松软至空心。
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臭红菇味道辛辣,具臭气味,有毒。食用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12.叶状耳盘菌Cordierites frondosa

子囊盘小,黑色,呈浅盘状或浅杯状,具短柄或几乎无柄;个体大者盖边缘呈波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有棱纹,湿润时有弹性,呈木耳状或叶状,干燥后质硬,味略苦涩。
阔叶林立木上丛生,含光敏性毒素。

13.晶粒小鬼伞Coprinellus micaceus

又名晶粒鬼伞。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4 cm或稍大,初期卵圆形,后钟形、半球形、斗笠形,污黄色至黄褐色,表面有白色颗粒状晶体,中部红褐色,边缘有显著的条纹或棱纹,有时开裂;菌肉白色,薄;菌褶初期黄白色,后变黑色,最终与菌盖同时自溶为墨汁状;菌柄白色,中空,圆柱形。
春夏秋三季于阔叶林中靠近树根部丛生。
14.红鬼笔Phallus rubicundus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高10-20 cm;菌盖近钟形,具网纹格,上面有灰黑色恶臭的粘液(孢体),浅红至橘红色,被粘液覆盖,顶端平,红色,并有孔口;菌柄海绵状,红色,圆柱形,中空,下部渐粗,色淡至白色,上部色深,靠近顶部橘红至深红色;菌托有弹性,白色。
夏秋季群生于林中地上。

15.半球盖菇Protostropharia semiglobata

子实体较小,黄色;菌盖直径1.5-3.5 cm,光滑,湿时粘,中部黄色至柠檬黄色,边缘黄白至浅玉米黄色,半球形基本不变;菌肉污白色,薄;菌褶初期青灰色,后变暗灰褐色,边缘色浅呈白色,直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细长,黄色同盖色,光滑,粘,中空;菌环膜质,薄,生于菌柄上部,易脱落,上表面往往落有孢子呈黑褐色。
夏秋季在林中草地、草原、田野、路旁等有牛马粪肥处群生或单生。
含有光盖伞素和光盖伞辛,误食后会引起神精症状和幻觉反应,故不宜采食。

16.锐鳞环柄菇Echinoderma asperum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4-10 cm,初期半球形后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表面干,黄褐、浅茶褐至淡褐红色,常具直立或颗粒状尖鳞片,中部密,后期易脱落,边缘内卷常附絮状的白色菌幕;菌肉白色,稍厚;菌褶污白色,离生,不等长,边缘粗糙似齿状;菌柄圆柱形,常基部膨大,同菌盖颜色,具有近似菌盖上的小鳞片且易脱落,菌环以上污白色,以下褐色,内部松软至空心;菌环膜质,上面污白而下面同菌盖颜色,粗糙,易破碎。
夏秋季在云杉、冷杉、红松林或阔叶林中地上散生、群生。


生命重于泰山,一时贪吃,误食毒菇危及生命实在不值得!那么,我们要如何防止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呢?

一、远离野生蘑菇

采食野生蘑菇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危害生命健康,面对这些野生的“美味”,要坚决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二、六大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浅淡的蘑菇没毒。

真  相:仅靠颜色辨别蘑菇是否有毒并不可取。因为野生蘑菇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的很多种类颜色都很鲜艳,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袭白衣的致命鹅膏看起来普通,却有剧毒。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才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
真  相: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银器等并不会与毒蘑菇发生反应而变色。
误区三:虫子吃过的蘑菇没有毒。
真  相: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例如成熟的致命鹅膏菌常常被虫啃食。
误区四毒蘑菇外貌复杂,有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
真  相: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误区五:高温烹煮、油炸、晒干可去毒。
真  相:许多毒蘑菇毒素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一般的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误区六:长在阴暗、潮湿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真  相:蘑菇的有毒与否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如美味口蘑生长在草原的羊粪上,而剧毒的鹅膏菌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
三、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怎么办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因此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禁食
如果身体发生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蘑菇。
(二)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尽快催吐,越早越好。可用手指扣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部引起呕吐。反复尝试,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三)就医
有人发生中毒后,一起食用过蘑菇的人,无论是否有中毒症状,都应该就医。
(四)留样
妥善保存残留的毒蘑菇,以便医务人员尽快确定中毒原因和对症治疗。

总编:梅春华 | 审核:邓   杰
编辑:安纪辉 | 对:岳   欣
供稿:邱荣波

振兴高川
西乡县高川镇人民政府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