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高质量发展】
我市进入2024中国营商环境城市品牌信用百强行列,位列全国第五十四位、全省第二位
1月24日,记者从市营商办获悉,2024年,我市锚定“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目标,驰而不息深化改革创新,久久为功探索实践,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创佳绩。在日前发布的《2024全球城市品牌信用推荐榜》上,我市进入2024中国营商环境城市品牌信用100强,位列全国第54位、全省第2位。据了解,2024年,我市坚持对标一流优化顶层设计,高标准制定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素环境提升等专项行动方案;同时,着眼世行、万企评营商及省评体系,推出设立“12345”服务企业专席、营商环境领域禁止言行清单等系列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精准滴灌式”服务。深化改革,全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残疾人服务、信用修复、“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等“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地;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验收、分段验收、分期验收等联合验收新模式,提高项目验收效率60%以上,这一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后,还在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作了交流;推出企业开办“一窗通、零成本、一日办”标准化改革,累计为企业节约办事成本2660余万元;“一端通办”让企业群众实现“大厅事”随时“小区办”。同时,狠抓改革“小切口”。130个事项实现“容缺承诺制”办理;重点项目最快实现8小时“五证齐发”;为40余个项目提供了帮代办服务。此外,我市还多措并举推动“问题清零”和税惠赋能科技创新。高效供给,全周期保障企业所需。在全国率先设立“审批+普惠金融服务站”,授信720户4.98亿元,授信成功率达75%,推动两家公司成为2024全省第一、第二家上市企业;在全省率先建立项目用地保障协调机制,省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100%;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新模式,推动上半年完成铁水联运箱量8000标箱,同比增长126.6%,增速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位;强化校企合作,培训康养产业、数字经济产业人才2278人。赋能经济,全链条优化产业生态。围绕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产一档”“一产一策”,推动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五链融合”。去年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民间投资增速11.7%、拉动民间投资点数0.6个,均居全省第二位。同时,实施产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十大行动,推动10家企业12个项目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培育项目名单;四部门联合推出《秦皇岛助力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法治护航,全领域维护公平公正。在建成源头公开、过程规范、结果合法运行体系的同时,省内率先编制企业合规经营事前指导清单,梳理行政合规事项196项,帮助企业消除违法隐患410个,累计减少企业罚款3484万元,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此外,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温度提升”行动,公布293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实现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全国前列、全省首位的成绩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