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国际部学生参加“面向青少年的哲学”师生圆桌论坛活动

文摘   2023-03-07 11:36  


近日,我校学生石子越参加了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西书局承办,华东师大哲学系、华东师大中国智慧研究院、上海市伦理学会应用伦理专业委员会、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与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协办的“面向青少年的哲学”师生圆桌论坛活动。本次活动在腾讯会议平台线上开展,并由中西书局微信视频号同频直播。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0所中学的21位中学生、拥有丰富经验的3位中学一线教师、专研于哲学工作的数名大学教师相聚于云端,共谈共思“哲学”、“教育”与“开端”。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个全国高中生参与并发表自己想法的哲学论坛。活动将沟通理论与实践,借助高校理论优势,结合一线中学教师实践经验,倾听中学生对哲学教育的感想,深化青少年思维训练的内涵,推进哲学理念和行动的普及。


我校2022级国际部高一(2)班石子越同学在论坛第二场压轴出场,以“关于哲学与生活关系的思考”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石子越同学以下面三个问题开篇:



01

如何理解哲学与日常经验的关系,与思考的关系?


02

对于社会中对事“明码标价”的情況怎么看?


03

人生道路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表达了自己对陈嘉映教授文章《哲学与生活》的思考与共鸣。在分享中,石子越同学语言简练,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将二中人的自信与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此,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陆凯华副教授对同学们能够对周遭的经验进行反思、对什么是哲学以及自己为何要进行哲学思考有切己的思悟与独立的把握能力表示了肯定与欣赏。


注:


陈嘉映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科学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思远道》、《泠风集》、《哲学·科学·常识》等。


陆凯华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代表性著作《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




学生感想


参加这次“面向青少年的哲学”师生圆桌论坛,我的感受可以用“激动”、“荣幸”两个词来形容。像我这样的高中生参与哲学论坛,是首次,也是尝试。提起哲学,我们总会把它与“高深莫测、离生活很远”联想到一起。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很多有趣的事实,与生活的联系也是我对哲学的兴趣来源。不管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博士生、教授,还是我们这群刚刚开始了解社会的高中生,都有追求哲学的权利和冲动。我这次分享的文章《哲学与生活》中,陈嘉映教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把哲学定义为“对经验的反思,是对知识的反思,对生活系统的反思。” 我认为他很美很浪漫,它可以成为解决生活难题的工具,一种思想的外露。

在论坛上,我们讨论了许多有关哲学的话题,比如人类的自由意志、科学真理与逻辑的关系、公平正义论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将知识深入浅出的结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有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在高中生中,是十分难得的。这是一次十分珍贵的经历,我将珍藏在记忆身处。

——石子越




我校国际部自2020年引入哲学课以来,如今已有三年的教学实践。一直秉承着让高中生接触哲学,走进哲学的教学理念,在践行哲学与高中学科融合的道路上笃行不怠。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把哲学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精益求精,持续奋斗,这是呼市二中一贯奉行的原则,也是二中学生要秉行的人生准则。我们相信,呼市二中的学子将一如既往地展现出更大的智慧、更优秀的成绩,把知识和自信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END-




文字|左茜

校对|李喆

责编|王敏

技术|梅盼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国际部
呼市二中国际部官方微信,升学、招生、教学、管理的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