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妈妈在朋友圈分享:
“刚才吼完女儿,真的很后悔,心疼女儿成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明知不该吼孩子,脾气上来忍不住
我想,这是很多家庭的常态。
孩子不吃饭——吼他;
孩子磨磨蹭蹭——吼他;
孩子不睡觉——吼他;
孩子耍赖、撒泼——吼他;
吼他、吼他、还是吼他……
不少妈妈觉得,不知道自己何时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还是一点就爆的那种!
工作压力、现实焦虑、亲子关系等等,一个不顺心,就会让老母亲习惯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
可吼完孩子后,看到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又忍不住自责:
“我下次一定不要吼叫了,要做一个好妈妈。”
“孩子还小,为什么非要大声吼他呢?为什么不好好说呢?”
当孩子又一次犯错时,老母亲陷入了“明知不该吼孩子,脾气上来又忍不住”这种自责中。
就这样老母亲让自己处于“吼叫—自责—吼叫—自责”的恶性循环中……
专家说,吼孩子会影响孩子智商
很多妈妈吼完孩子后觉得自责、克制自己的情绪,是因为听了各种专家说:
千万不能吼孩子,不然会影响孩子智商,会让胆小怕事、脾气急躁、懦弱、敏感,遇到冲突总喜欢逃避……
可是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
有孩子的妈妈都懂,你喊她好几声,理都不理。你吼她一嗓子,立马就动了。能说得动,谁又愿意吼孩子呢?像个泼妇一样……
最后还是得一顿吼。
可随着吼孩子越来越多,专家说的那些危害还没出现,老母亲倒是迷茫、焦虑起来。
孩子不仅没教好,自己反而练成了河东狮吼。
不可否认,大吼大叫,对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的伤害。
可专家没说,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才会对孩子造成这样有伤害的吼,才会让孩子变笨、变暴跌、变自卑。
1、声音很大、语气很严肃(你怎么还没起床)
2、给孩子贴上贬低的标签(你脑子真笨)
3、语言带侮辱的性质(你脑子被狗吃了吗)
当一个不吼孩子的妈妈,
是不可能的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当孩子越来越大,不吼,真的是不可能的,我们真的不需要特别自责。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妈妈,而是真实的、快乐的妈妈!
虽然我吼孩子,可是从来不会去贬低她或辱骂她。充其量就是,声音大了一些。
每次都只是吼她怎么就不能听妈妈的话?事后我也会跟她讲道理,为什么我会吼她?
有时候,对孩子吼叫,真的会控制不住,但我能刹住车,那一刻我会让自己停下来。
咱们请记住一个原则:情绪上来,停止说教。
此刻的教育无任何意义!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小时候一遍遍的吼叫,就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伏笔。
只不过小时候打骂、吼叫孩子,马上看到了结果,父母就以为这种方法是对的。
愤怒的根源,还是家长内心的控制欲。就是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意愿来,尽管这个意愿你认为是对的……
我有个朋友,她每次生气时,告诉自己好好说话,但是忍不住还是骂孩子,一骂就控制不住打压孩子。
事后,朋友又觉得自己不是个很不好的妈妈,复盘自己不要打压、不要打压。
但是孩子屡教不改,火气上来又会开始乱骂,朋友都觉得自己要生病了……
我跟朋友说:妈妈也不是超人,也有生气的权利,只能说尽量克制了。
克制不了,该发泄就发泄吧。就是发泄完之后,冷静之后再和孩子复盘,为啥会和他生气?
在漫长育儿的道路上,如果妈妈很生气,我觉得是可以发火吼孩子的,吼就吼了,我们又不是圣人。
如果像有些专家说控制情绪,那妈妈们要多压抑啊……
我可以表达我对孩子的爱,但是我也会表达我的生气、不开心。
妈妈对孩子来说要有足够的爱,但这个爱也不是说完全不对孩子生气。
我一直觉得把孩子,当作一个跟你平等的姿态来沟通交流,才是良性循环。
妈妈快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咱们都是普通人,有情绪可以释放出来,但要符合常理。
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家人长期稳定的情绪,对孩子安全感塑造很重要。我们家里有一角设置了安全角,有情绪的时候会去那边冷静下。
养孩子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总是会让我们经历很多考虑和挑战,每一次都是一种不同的感受,甚至常常会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去接受一切……
很多事情,只有我们自己去寻找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用理智去思考,用冷静去分析,或许才能让育儿这条路走得更远更好!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