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标星“★”“墨池艺术”,不再错过精彩文章✔
入展
乐于驻守:王登峰的选择和坚持
文/杜曦云
书写是人的日常行为,美学化的书写是人的文化需求,书法因此长盛不衰,渗透生活的很多方面。不同文化共同体孕育出各自的书法,在继承中流变不止......
在东亚的中国、日本、越南、韩国,书法被认为是重要的传统艺术形态和优雅的文化素养。它的范式是“蘸墨、握毛笔、写字”,并时常以印章为装饰。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汉字书法是这些国家共有的书法,因为当初都源发于中国,虽然不断演变至今,但字体依然大多是汉字。中国、越南称之为“书法”,日本称之为“书道”、韩国称之为“书艺”。“书道”的意涵基本等同于“书法”,但它不单纯强调书写的技法,也蕴含修身养性、觉知悟道等追求。
王登峰作品
汉字经历了3000多年的演变,结构从起初的图像到字符;字体从甲骨文到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笔迹(点、线的痕迹)则更加因人而异,因时而动、因境而变,变化多端,常写常新,蔚为大观。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因为人性从古至今不曾改变。但落实到具体而微的时代氛围、社会处境、个体经历和生命状态,又能时常刷新观看经验、延伸认知。古老的书法也因此可能继续承载着当代性。
王登峰作品
细究这个现象,和王登峰的成长环境有关,祖上就以书法为业,世代相传;和他本人对书法的情有独钟有关,自幼勤学苦练,志趣不改。社会越是开放,文化往往越多元,有人激进狂飙,有人持守传统。即使在书法这一门类中,也有激进融入现当代艺术的先锋实验,以及亦步亦趋于本土传统的继承延续。对比之下,王登峰偏于后者。
他所书写的文本,以流传至今的典籍经书、诗词歌赋为主。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织的当下,他所选择的这些文本,勾连着农业文明、宗族社会的复杂记忆,有些因其独特性而一去不返,有些因符合普遍人性依然活泛在当代。有时他也书写当代人所作诗歌、散文,它们的基调并未远离那些传统文本。在文本过剩、众声喧哗的当代,媒介即信息、选择即立场,身为当代人,他的立场流露在对这些文本的选择中:发现和适应现世法则,在安静舒缓中圆润生存;超验信念中偏向泛灵论,亲和于佛家、道家。尤其那些书写只言片语的手札、随记,更是尽情袒露。
王登峰作品
结构和用笔,尤其是用笔,也就是笔墨痕迹,则更加直观微妙的体现着他的心理、情绪、精神、生命状态,也就是品评书法时常谈的“心性”。他的大量书写中,小楷更显现技巧,行书多流露心态,但心性其实显现在他的所有书写中,无论文本和字体多么不同。以技巧娴熟为底蕴,他的书写越来越轻松散漫,兴之所至,一挥而就。但内心的秩序感导致的自我节制,让他的心性/笔性偏于温和敦厚,没有流于恣肆狂放。这和他的禀赋、教养、处境等都有复杂的关联。小楷微小到几毫米见方后堪称“微楷”,他经常连篇累牍的书写微楷,这是一种不断逼近身心极限的行为。个体生命中很多隐而不显的秘密,在抵达极限时才会显露出来。他在字迹微小到自控力的极限时,结构不涣散、字迹不潦草,如同平常书写时的轻松自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书法宗旨的尊崇,和身心修炼的实际状态。
王登峰作品
点亮“在看”和“赞”,让更多人看到
—版权声明—
本篇图文均为墨池独家 如需转载请联系墨池。
总监丨冯错 编辑 | 颇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