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媒体看阜蒙丨增厚“绿色家底”释放“生态暖意” 以源头治理实现“绿进沙退”

政务   2024-11-14 16:18   辽宁  


增厚“绿色家底”释放“生态暖意”


本报记者 李 越 田 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所不可或缺的要件。

阜新,曾经的“煤电之城”,“黄沙漫天”之地,如今坚持生态为民,采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方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


以源头治理实现“绿进沙退”


从空中俯瞰,阜新的地理位置,清晰入眼。东接辽河平原,西连努鲁儿虎山,北面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市域北部与科尔沁沙地接壤的边界长度达 322 公里。

这里是辽宁的风口和“沙窝子”。

“早上醒来,窗台都是灰!”“白衬衫穿不到一天领口就变色。”“刮风时塑料袋在天上飞!”这是如今四五十岁的阜新人儿时的普遍记忆。

让“沙窝子”变绿,是阜新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必须完成的时代命题,暖心惠民的主动之为。

堵风口,筑屏障,治沙源,“外沙”“内沙”一起治。

将“外沙”拒之门外。在地处辽蒙边界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新邱村,今年新栽植的小树倔强地透着绿意。而放眼彰武县四合城镇至阜新县化石戈镇全长 400 公里的锁边林带,“绿色屏障”照比春季植树之时,“色号”加重,轮廓加粗。

这里,是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带三区”攻坚格局中的“一带”,是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实施“以树挡沙”的最前沿。

“树长起来了,挡住了风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我们才可能有温暖的家园。”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侯贵说。

治理内部沙源,让城市生机盎然。位于彰武县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原本裸露的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已全部固定,形成了疏林草原;在绕阳河源头,以“万紫千红”为主题的生态乔木园已经“盛放”;在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沙化低产耕地正向全域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安全“压舱石”更加沉稳有力……阜新市积极治理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绕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以及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这三个区域,统一规划布设林草、水利等治理项目,系统规划涵盖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河湖、矿山等工程,打了一场县区有战区,乡镇有战场,村屯有阵地的“人民战争”。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实现了山河重整、空间重构、乡村重生,生态环境暖意十足。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编  辑:何雨默
责  编:白云夫
审  核:郭   磊

魅力蒙古贞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对外宣传平台,展示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