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推进校党委“一三六党建工程”品牌创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教师素养提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8月29日,我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刘朝莹到校进行讲座。讲座由科研处主任阚兴龙主持。
(科研处主任阚兴龙主持讲座)
刘朝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行为契约教养法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EDP培训中心课程设计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兼职督导,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咨询师。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档节目的特邀心理嘉宾。为数十所学校和企业进行上百场培训和讲座。
《非暴力沟通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上午9时,我校一线教师,市二中、七中、九中、十中部分领导和教师齐聚综合楼报告厅,共同聆听刘朝莹老师带来的讲座《非暴力沟通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刘老师结合自身的感悟,用互动讨论、教师体验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将专业的内容呈现给大家,讲座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党委书记刘振军参加讲座)
(校长姜浩瑞参加讲座)
(市直学校部分领导和教师参加讲座)
刘老师通过互动小游戏,让大家感知到沟通中信息的流失,从而引出“沟通八要素”,引导大家懂得信息互通与反馈的重要性,提升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刘朝莹老师面向教师进行讲座)
刘老师通过列举“十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引导大家运用恰当的语言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点,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结合教育实例,引导大家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共情力。
最后,刘老师运用“行为契约的核心要素”,通过大量成功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内驱力。
(领导和教师参与互动)
《用成长型思维面对学习和生活》
下午14:30,刘老师面向全校学生做题为《用成长型思维面对学习和生活》的讲座。
(刘朝莹老师面向学生进行讲座)
(学生参加讲座)
刘老师以“失败是人生的常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通过培养成长型思维和自我激励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通过探讨如何在认知、生理和行动三个层面进行自我激励,帮助学生找到激发自身潜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设定具体目标、采取实际行动,调整心理状态,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实现更好的自己。
(学生参与互动)
在培训中提高,在教研中成长,在思考中收获。通过此次讲座,广大教师更好地掌握了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步骤和策略,提高了有效沟通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专业素养的提升。
山再高,力行则将至;路再远,笃志则必达。广大一中人将以“愿担当”的使命感,“敢担当”的精气神,“善担当”的硬本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实际行动推动绥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撰稿丨阚兴龙
图片丨孙佳旭
编辑丨王佳鑫
审核丨潘庆国 杜佳慧